第06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记录伟大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本报记者 王明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3日   第 06 版)

  在四川绵阳市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旁,有一座特别的建筑,从空中俯瞰,像是大地被地震无情地撕裂后留下的巨大伤口。这座建筑名为“裂缝”,寓意为“将灾难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这就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序厅正中石柱镌刻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15个大字。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党委书记冯正碧介绍,基本陈展《山川永纪》分为6部分,真实记录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灾区发展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

  震后第一时间从汶川报告灾情的海事卫星电话、打通“都汶”水上生命通道的冲锋舟、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直升机吊绳……纪念馆已征集地震文献实物资料共74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3件(套)。截至今年7月底,纪念馆共计接待社会公众2085万人次。开展抗震救灾精神宣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军队、进企业”活动192场次,通过线上线下举办专题讲座436场次,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主题活动131场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和实训活动上千场次。

  “地震纪念馆已经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地震科普研究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基地。”冯正碧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