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12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军营,我们永远的家(国防视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2日   第 06 版)

  图①: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碎云坡驻勤点即将退伍的老兵在最后一次巡逻中相互扶持过冰河。
  张照杰摄
  图②:海军陆战队某旅即将退伍的女兵向班长敬最后一个军礼。
  贾成露摄
  图③: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执勤六中队王铁执勤排即将退伍的6名老兵一起合影。
  徐 伟摄

  面向军旗再敬一个军礼,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给战友一个热情拥抱……又到一年退伍季,一批老兵脱下军装,奔赴人生新的征程。回望军旅生涯,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了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若有战,召必回!”告别军营之际,老兵们纷纷许下铿锵誓言。

  让我们一起倾听退伍老兵们的亲身经历,感受他们的强军心声和青春梦想。

  ——编  者  

 

  库鲁木都克边防连即将退伍的10名老兵——

  “再走一次边防线”

  本报记者  李卓尔

  库鲁木都克边防连位于祖国最西端的边防哨所,一大早,10名即将退伍的老兵如同往常一样,早已准备好物资和装具,等待巡逻出发。这是他们退伍前最后一次走边防线。

  虽然是9月,但帕米尔高原寒风凛冽,冰封雪裹。他们将前往19号界碑进行最后一次巡逻,海拔4000米左右,往返30公里,途中要翻越20多个盘山路口、3座雪山达坂,穿越2公里冰封河道,堪称全团最艰苦的巡逻路线之一。

  “这次巡逻原本不安排他们参与。但他们一次次找到我,主动申请再走一次边防线。”连长崔晨说。

  随着海拔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稀薄,随之而来的头晕、呕吐感明显增强。但对于常年巡逻的老兵来说,这些早就习以为常。

  老兵刘新建说,上高原是边防军人最荣耀的一件事情。但第一次巡逻,他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疼、恶心,感觉非常明显,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在大家的帮助下,吸了半小时氧才慢慢缓过来。

  2014年,老兵冯伟奇第一次参加巡逻,原本他想着就是走路,没有什么难的。没想到望着悬崖峭壁,3公里多的冰面,却走了5个小时。看到界碑的那一刻,他流泪了。他第一次亲吻了界碑,也第一次体会到边防军人的不易。

  “我比你们幸福,我是班长把我背回来的……”克依斯尔一番话逗得大家笑起来。克依斯尔入伍5年,回忆起第一次巡逻,心中涌起对班长的敬重和感激。由于巡逻路比较难走,克依斯尔不小心把脚崴了,比他还瘦小的班长基本上是背、扶、抱,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从那以后他以班长为榜样,多次被评为优秀个人。

  “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抵达执勤点后,官兵们对着国旗宣誓,高亢的声音回响在群山间。他们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留下了自己的青春,也把边防军人的铮铮誓言,留在了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间。

 

  海军陆战队某旅即将退伍的老兵木严虎——

  “青春在军营,值了!”

  本报记者  刘博通

  夜深了,海军陆战队某旅下士木严虎却辗转难眠。

  上午,参加完军旗告别仪式,木严虎摘下了军衔和领花。第二天,他即将告别军营,踏上返乡的列车。

  走下床,木严虎习惯性地拿起手电筒,轻声走向新兵房间。帮新兵掖被子、摆拖鞋,这一套动作他已做了3年。

  再看一眼小伙子们,木严虎熄灭了手电。“班长,能不走吗?”原来,新兵们还没睡熟。

  “熄灯哨响多久了,还不赶紧就寝?小心加练你们!”迎来的是木严虎“关心”的话语。

  木严虎给这群新兵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军人的服从。那天,熄灯后不久,紧急集合的哨声便随之响起。“以后哨音就是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

  木严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是木严虎当兵的第五个年头。3年前,在侦察相关岗位的木严虎,被调往机务中队,成为一名特设员。虽然感到有些惊讶,但木严虎赶紧拿起维护手册,抓紧时间学习,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本职工作之外,指导员田健昊了解到他各项素质过硬,便安排他负责起新兵的训练,他又一口答应,这一带就是3年。

  回到寝室,木严虎翻看起一个笔记本:黄灿龙内心敏感需要经常交流谈心,董鑫体能偏弱需要督促锻炼……小小的本子上,木严虎记录了每名新兵的成长足迹。

  一批批新兵在木严虎的帮助下迅速成长,奔赴各自的战位,有的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

  是去是留,木严虎也曾犹豫过。可母亲生病,弟弟年幼,想起年近半百的父亲日益佝偻的身躯,面对指导员的多次挽留,这个20多岁的汉子最终含泪选择了离开。

  伴着微露的朝阳,终于还是到了离别的一刻。木严虎拖着行李箱走在路上,不远处一个整齐的队列在视线中逐渐清晰。

  “班长,一路顺风!”新兵们挺直腰杆对着班长敬最后一个军礼。

  “青春在军营,值了!”木严虎举起右手回礼,深情地说。

 

  空降兵某旅即将退伍的老兵汤怀发——

  “不让自己在军旅生涯后悔”

  本报记者  李卓尔

  “送战友,踏征程……”在《驼铃》曲声中,老兵汤怀发在火车站与朝夕相处的战友挥手告别。大大小小的行李里面,装了很多8年来获得的荣誉奖章,但其中他最喜欢的还是第一次跳伞后获得的跳伞纪念章。

  前不久,汤怀发所在的单位要奔赴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高原训练,临近退伍,领导安排他在营区留守,但他作为班长,始终放不下肩上的责任,说什么都要和大家再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班岗一定要站好!”

  驻训期间,该旅执行整建制新伞型空降训练任务。战士龚富豪在试跳前找到汤怀发,告诉他自己有些紧张。“有啥可怕的,大胆离机、大胆操纵。记住,敢于面对、敢于尝试才能突破自己,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汤怀发望着这个自己带的兵说道,仿佛看到8年前的自己,而如今的他,坐在了“自己”的对面。

  都说“跳伞是勇敢者的事业”,而汤怀发刚到部队时却很胆小,加上在一次地面训练中摔伤,他对从千米高空跳伞更加畏惧。首次跳伞前,他找到班长邓立伟,问自己能不能不参加。“我新兵时候,别说跳伞了,连走队列都不敢走排头。但是我知道我是一名军人,应该不怕困难,所以我尝试着在队伍前指挥唱歌,主动参加连队小比武、小竞赛。记住,敢于面对、敢于尝试才能突破自己,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班长邓立伟给汤怀发讲述着自己的新兵故事,深深触动了汤怀发的内心。

  “不让自己在军旅生涯后悔。”第二天,汤怀发勇敢地登上飞机,听到班长的口令“跳”,他果断跃出机门,大胆操控降落伞,最后成功落到预定地域,收获了来部队的第一枚奖章。突破心理障碍后,汤怀发开始踊跃参加各类比武竞赛,磨练胆量意志,主动请缨参加各类任务,练就了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收获了一枚枚荣誉奖章。

  列车开动,抚摸着跳伞纪念章,汤怀发眼眶湿润了。

 

  火箭军某旅发射三营三连即将退伍的老兵张强——

  “退伍了,我还关注你”

  本报记者  李龙伊

  晚上8点,火箭军某旅发射三营三连的“欢送老兵”晚会即将开始,第一排观众席却还空着一个位置——作为这次欢送的“主角”之一,老兵张强却不见了踪影。

  “在军营的最后一天,肯定是去陪他的好‘战友’了。”下士王宇航跑向训练场寻找张强。

  果不其然,在训练场的发射架下,王宇航找到了张强。“一晃8年,多快啊!刚到军营的时候,装备还没这么先进。”张强望着眼前的战车,回忆起自己的当兵之路。

  2013年9月,张强参军入伍。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的他,对操作战车、发射导弹心驰神往。得知被分到火箭军部队,张强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梦想这么近。”

  可刚入伍时,就遇到了难题。一次装备仪器故障,专业班组、技术干部反复查找未果,单位的一名老班长文高强得知赶来救场,没几分钟就找到故障并排除。走的时候,老班长说:“专业技术是导弹兵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看家本领必须能看住家。”

  这句话让张强意识到,学好练精专业技术,是成功发射导弹、打赢未来战争的基础,必须精益求精。张强投入到专业技术钻研中,训练成绩快速提升。当兵第二年,他参加旅里组织的导弹专业技术擂台赛,就斩获第一名,成为“上等兵擂主”,还参加了当年旅里的实弹发射任务。

  就这样,8年时间,张强没有换过专业。“现在触摸导弹专业设备,太熟悉了。”他摩挲着身旁的战车,抬头望向导弹,轻声说:“你好好干,要顺利完成使命,退伍了,我还关注你。”

 

  武警合肥支队执勤六中队王铁执勤排即将退伍的6名老兵——

  “这里有我亲爱的战友”

  本报记者  刘博通

  初秋的浮槎山,细雨缥缈。

  “哨兵同志,时间已到,请您下哨……”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执勤六中队王铁执勤排组织向哨位告别仪式,段文涛、强世文、王成根、张宏飞等6名即将退伍的老兵将手中的钢枪交给留队的战友,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王铁执勤排驻扎在浮槎山半山腰,远离城市的喧嚣。营房门口有块石头,石头上刻了一个红色的“家”字。

  “刚上山的时候,总是很想念山下的家。”张宏飞说,“可如今要退伍了,真的很舍不得山上这个‘家’。”

  面对寂静的大山,张宏飞最初不适应。有一天,指导员陈天宇来到山上开展政治教育,课后他与张宏飞沿着执勤路拉家常,讲述历代坚守深山的前辈事迹,这让张宏飞深受震撼。“既来之则安之,要干就得干出样来!”张宏飞就此扎下根来。

  “这里有我亲爱的战友。”王成根也深有感触。

  浮槎山的夏天特别热,战士们一班哨下来全身湿透,一壶冰水,全排一人喝一口;浮槎山的冬天特别冷,晚上睡觉经常被冻醒,一个热水袋全班轮流取暖……艰苦条件下更需要团结协作,正是在严寒酷暑的淬炼中,王铁执勤排的战友情谊越发深厚。

  “快到终点了,强世文坚持住……”在上级组织的3000米考核中,强世文体力有些不支,班长陈利云、任桥拉着他的手,冲刺通过终点线。最终,王铁执勤排一人不落,成绩优秀,大家的欢呼声响彻山林。

  退伍前,段文涛来到营门前,细心地给“家”字描红,红红的“家”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军营永远是我们的家!”6名即将退伍的老兵齐声说。

  版式设计:沈亦伶

  (刘南松、陈俊全、丁铮、吴亮、徐伟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