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

只想多挽救生命

本报记者 杨彦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9日   第 06 版)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江涛前不久整理出了一份档案,记录了他的两次抗疫经历。其中,一部分是他去年辗转各地会诊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诊疗记录,另一部分是18年前他参加抗击非典时留下的珍贵资料。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林江涛临危受命,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医疗组组长,也是北京市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他清晰地记得,当时防护条件有限,他和其他医护人员“戴着好几层棉布口罩”,“用胶布粘牢”,一头扎进病房。

  当年4月,林江涛带队前往北京胸科医院(现北京老年医院)支援,帮助改造病房、筹备集中收治患者。科里的医生几乎全部上了一线,出发时,当时的院长紧紧握着他的手,神情严肃地说:“这场仗很难打。”

  “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林江涛并没有过多犹豫,话里透着坚定。由于连日疲惫,他不小心摔在楼梯上,造成骶尾骨骨折,但他谁也没有告诉,强忍着疼痛,每天仍然准时出现在病房。

  中日友好医院被指定为防治非典定点医院后,林江涛也回到了医院,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骨折的疼痛,继续投入紧张的临床救治工作中。他白天诊治患者,夜里经常前往北京防治非典指挥部汇报情况。工作之余,他还承担了院内医师的培训工作,经常连夜总结诊疗经验,并利用中午的时间连线媒体,向公众科普预防非典知识。他说:“只想着多挽救生命,多做一些事,与时间赛跑。”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