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受益于对口产业帮扶的牧民扎西措——

继续钻研技艺 守好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宋豪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6日   第 13 版)

  夏末秋初,行走在川西高原上,雪山巍峨,天蓝云白,安宁又悠远,令人神往。只看一眼,便觉得心情大好。

  家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镇真通村的牧民扎西措心情就很不错。“我们一家现在搬进了牧民新居,厨房是独立的,厕所也通了上下水,院子外面是宽敞的水泥路。”一大早,扎西措就出了门,一边走一边跟记者讲起了自己生活的新变化。行不多时,一栋栋色彩浓郁的藏式民居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扎西措今天学习和工作的地方——钦乐工坊。

  说学习,扎西措在这里的扶贫车间学习麦宿铜铸造技术,从最简单的树脂,到彩绘,再到最复杂的铜铸,手艺不断精进;说工作,扎西措在这里按照扶贫车间接到的订单铸造打磨铜铸部件,最初一天能挣50元,现在已经增加了不少,2018年成功实现脱贫。“去年我在这儿工资收入就有3万元,今年还会更高。”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扎西措一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着两个女儿生活的她,腿脚不太好,干不了农活,住在破旧的毡房里,只能靠每年不到1万元的低保补助生活。

  转机发生在2018年。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来到了这里,发现虽然产业基础差,贫困发生率高,但也是川西高原上的“文化富矿”,民族手工艺制作底蕴深厚。助推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走出雪域”,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把这作为产业帮扶的“先手棋”,累计投入2395万元,帮助当地政府建设民族手工艺展销中心和培训中心,先后开设了27个藏传工艺特色班。

  这些藏传工艺特色班既负责教学,也组织学员运用学到的成熟技艺进行生产。学员大部分来自附近的贫困家庭,有的学费全免,有的还包食宿,扎西措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合作社就业的方式,广泛培养各类手工艺人,帮助当地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培养当地手工艺人1000多名,有100多款工艺品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100余户困难家庭受益于这个项目,每年为当地困难家庭增加收入近800万元。

  2020年,德格县如期成功脱贫摘帽,扎西措和广大的农牧民一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感谢党和政府!我会继续钻研技艺,让日子更红火!还要把两个女儿也培养好。现在的生活得来不易,但绝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年届四十的扎西措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