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特色民宿 助力乡村振兴(评论员观察)

吕晓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6日   第 09 版)

  只有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乡村民宿更有人情味,让游客旅行更有记忆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切入点,乡村民宿大有可为。近年来,从北京怀柔区颁布奖励办法、出台等级标准,使得各类乡村民宿快速涌现,到浙江瑞安市强化政策激励、激活投资主体,推动民宿向产业集群发展,多地相继出台鼓励发展政策,促进乡村民宿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一种非标准住宿业态,乡村民宿在设计、装修上注重个性,在服务、体验上强调人情味,让游客更容易感受到温馨、舒适与放松。近年来,国内周边游,尤其是乡村游,成为不少人出行休闲的首选。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某旅游出行服务平台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20%,增速超过酒店。当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新潮流,如何做好乡村民宿这一重要体验产品,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更大发展动能,成为新的课题。

  乡村民宿有别于传统酒店、宾馆,也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除了硬件设施、基本服务,乡村民宿本身所体现的文化特质、所蕴含的风土气息,是游客较为看重的。一栋栋矗立在乡间的建筑,不只是调适身体、放飞心灵的休闲驿站,更是观察自然变化、感受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福建厦门的红砖古厝,安徽黄山的粉墙黛瓦……那些保留地方传统肌理又考虑现代生活需要的乡村民宿,顺应自然山水格局,彰显乡村古朴之美,因此也更容易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可以说,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建造展现乡村风貌,充分满足游客远观风景、近享闲适的诉求,是民宿融入乡村整体环境,实现与当地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让特色民宿点亮美丽乡村,离不开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应需而变的服务方式。无论哪种类型的乡村民宿,其实都可以依托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丰富游客体验、创新个性化旅游服务。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游客跟着民宿管家饱览滇西北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亲手绘制藏式木碗、做一扇豆腐;在浙江湖州,很多乡村民宿不仅供应当地美食,而且提供水果采摘、徒步采风、旅游摄影等体验项目……乡村民宿发展实践表明,只有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乡村民宿更有人情味,让游客旅行更有记忆点。

  “民宿经营与当地发展相辅相成。没有乡村整体的振兴,就没有民宿的持续发展。”一位乡村民宿从业者的感慨,道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资本、人才发展乡村民宿,能够更好促进乡村旅游消费、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各级政府需要在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规范管理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为民宿发展提供更多针对性支持和帮助,推动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乡村民宿的发展,契合了现代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美好追求,具有撬动乡村旅游的支点作用。期待未来的乡村民宿产业,继续深挖当地生态、文化资源,更好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