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无私大爱诠释医者仁心(暖闻热评)

邹 翔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3日   第 07 版)

  【人物】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故事】李桓英,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50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她主动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李桓英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等,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点评】

  29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期颐之年仍然心系麻风病防治事业……不久前度过百岁生日的李桓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在一段时期里,就连一些医务工作者也对麻风病患者绕道而行,但李桓英从不畏惧。为消除病人的顾虑,李桓英始终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长时间不松……“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李桓英的信念始终如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40多年来,李桓英跑遍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患者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一些村曾经几乎没有路可走,她就坐索道过去;多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却笑着面对;设备简陋,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直到现在两只手臂上还有两个清晰的疤痕。经过努力,李桓英成功将麻风病的治疗时间缩短了3年半。李桓英对患者的关爱不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上,更体现在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她以无私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爱国,是李桓英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她总是坚定地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无惧征程艰难多,丹心从来系家国。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爱国科学家们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宝贵的精神滋养。

  李桓英虽然没有儿女,却是很多麻风病患者的“李妈妈”。她曾经倾注无数心血的曼喃醒村,已顺利脱贫,一幢幢漂亮的傣族小楼鳞次栉比,村民脸上满是笑容和希望。“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依然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克服艰难险阻、加快创新脚步,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