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斑马线也是文明线(人民时评)

何 娟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01日   第 07 版)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也是体现交通参与者良好形象的文明线。不久前,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以礼让斑马线为切入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整治力度,使礼让斑马线从建议倡导落实到执法层面,也让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引导行人有序通过的交通线,斑马线能够有效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既是为了充分保障行人的路权,也是为了更好维护交通安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0月,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中,12.24%是由于未按规定让行,居十大危险驾驶行为之首。可以说,斑马线前文明礼让,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行和恪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2018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展“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对未按规定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确立明确处罚标准。此次北京市对217处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可记录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明确核实无误后将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这些处罚措施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推动法律落地生根见效,规范交通行为。

  尊重是双向的,文明亦需要共建共护。车让人、人守规,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倡导车辆礼让行人,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行人的要求。车与人抢道要治,人与车抢道也要管。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过马路玩手机等行为,不仅干扰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也给行人自身安全带来隐患。提升交通文明,需要涵养规则意识,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比如,有的地方除了在路口设置交通管理员,启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动抓拍系统,还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曝光,收到良好效果,使“车让人、人守规”成为各方共识。

  一条斑马线,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更好保障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路权,兼顾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需要城市治理者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比如,一些地方在人流量小的路段采用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设置更加醒目的“三维立体斑马线”、能感应越线行为并进行提示的“智慧斑马线”,等等。这些举措,丰富了城市交通治理的实践。同时也要看到,城市在发展,交通治理也会面临新问题。比如,随着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增加,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更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需求和体验出发,通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调整信号灯配时、创新监管方式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文明出行始于足下,习惯养成久久为功。道路交通各参与方共同参与、相向而行,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就一定能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有序和谐的出行环境,不断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