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吕梁山最是旖旎。站在山头眺望,梁峁沟壑,漫山遍野的绿令人心旷神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生态产业发展,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很多贫困群众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告别贫困。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说,“脱贫攻坚就是这种追求的集中体现,在走近群众中感受那份亲切与温暖,在群众的笑容里感受那份幸福与充实,就是工作中最好的体验与成长。”
“为民造福要勇于担当、敢想敢干”
2016年初,岚县有贫困人口6.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当年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48%,水土流失严重。高奇英调研后打定主意:发动贫困户造林,既增收又增绿。
可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遇到阻力。按照规定,金额20万元以上的绿化工程必须通过竞标来承接,绿化公司都有专门的工程队,贫困户参与有门槛。
高奇英进一步提出了设想:“能否扶持一些由贫困户组成的造林专业合作社,把招标改为议标?”仍有干部对此提出疑虑,但高奇英表示:“只要能让贫困户增收获益,就应该大胆尝试。如果出了问题,我愿意承担责任。”
最终,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岚县出台了生态扶贫实施意见,探索实施了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林业资产收益等一整套生态扶贫新模式。6年下来,岚县涌现出100多家造林专业合作社,新造林39万亩,覆盖全县121个村1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人口5155人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全县造林总收益达15亿元。
“为民造福就要勇于担当、敢想敢干。”高奇英说:“干事创业难免遇到阻力和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闯关夺隘、攻坚克难。”
如今,岚县又积极探索推动造林专业合作社改制,将造林业务扩展到交通、水利等小型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高奇英说:“合作社造林的办法让群众得到实惠,但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就像种树一样,要让这棵树枝繁叶茂,就需要源源不断地给它提供养分。”
“既要问需于民,也要问计于民”
易地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岚县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为搬迁人员推荐就业岗位。有一次,高奇英进社区调研,一位60多岁的大娘主动对她说:“能不能也给我们找点事干?”这引起了高奇英注意,要努力满足群众的差异化需求,但个体能力不同,如何精准施策?“需求来自群众,办法也要去群众中找!”高奇英说。
高奇英在调研中了解到,岚县的面塑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特色产业,很多老年人都掌握制作工艺。于是,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举措,一下子激发了不少老年人的干劲。有的老年人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卖30万元的面塑品;有的还发挥专长,成了面塑工艺导师,带出了不少徒弟。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要扑下身子,了解社情民意,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要乐于同群众相处,善于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高奇英说,“就是既要问需于民,也要问计于民。”
土豆种植也是岚县的传统产业,岚县54万亩耕地,土豆种植面积30万亩。但是,长期以来,土豆种植产业一直“散而不强”,群众反映:“土豆基本是9月集中收,收出来得赶紧卖,否则就出绿皮、长芽芽。可是家家户户挤在一块卖,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深入群众发现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有一次,高奇英在村里调研,有人提议把土豆“往窖里放”。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我们都有地窖,可是根本不够用!”“如果能修个大冷库,租金我们愿意分摊!”
群众的答案让高奇英眼前一亮。经过调研论证,岚县提出“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的发展思路,部署新建了122座共13676立方米的薯窖。“有了覆盖各个主要行政村的薯窖,群众就不用担心土豆存不住,就能更从容选择售卖时间,收入也就提高了。”高奇英介绍,岚县农民的收入里60%来自土豆销售。脱贫摘帽的前一年,仅土豆收入就带动了2.1万贫困户人均增收2330元。
“事实证明,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制定发展规划,还是狠抓政策落实,都需要深入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与群众越密切,就越能找到好办法,越能让群众满意。”高奇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