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耿 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31日   第 13 版)

  泉州在古城建设中实施整体性保护,将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与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发展、业态活化深度融合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福建泉州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借助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我们也希望把保护技术和管理机制、保护理念和文化理念介绍给全世界,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近年来,泉州在古城建设中实施整体性保护,将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与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发展、业态活化深度融合。比如,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涂门街分布着多处海丝文化遗迹,经过持续实施古城保护提升项目,从原先坑洼的窄巷变成繁华的文旅大街。同时,针对老街巷居民房屋虫蛀、电线老化、路面拥挤、积水难排等问题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这样的保护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让古城留形、留神、留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在实地考察时称:“把文化遗址的保护放在城市规划中整体考虑,遗址的独特性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此外,泉州持续探索因地制宜修缮。2014年,泉州启动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将现代修缮技艺与传统营造技艺相结合,前期针对瓦屋面、木基层、大木构件等要素进行了病害分析和梳理,并邀请闽南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技术把关。符合当地实际的修缮方式既留存了内在韵味的本真性,又保证了外在结构的延续性。2020年,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入选中国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是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2017年起,泉州开始举办古城讲解员培训,旨在培训一批热爱古城、了解古城、善于讲解的志愿者,迄今已培训上千人。从中文介绍拓展到组建英文介绍队伍,从简单介绍文化遗迹拓展到宣传活态保护理念,从图文介绍拓展到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展播,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为讲好文化遗产保护的故事贡献着积极力量。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