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沈阳马刚林场护林员刘文鑫——

十万亩山林的“活地图”

本报记者 辛 阳 胡婧怡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30日   第 14 版)

  刘文鑫在工作。
  本报记者 辛 阳摄

  几场秋雨过后,山里的天气凉了下来。这是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林场护林员刘文鑫一年中相对轻松的时间,不用在瞭望岗哨常驻,但他每天还是会例行在村中、山间巡查。

  “6月到9月,林子里湿度大、雨水多,相较于春季防火,压力会小一些。”刘文鑫边走边说,“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得经常在林场里走走心里才踏实。”从义务护林员到专职护林员,年过六旬的刘文鑫已经守护马刚林场10万亩山林20多年。

  记者第一次见到刘文鑫还是今年4月中旬,在沈阳沈北新区最高点——海拔307米的马刚林场虎山瞭望岗哨。春季的大风把山尖上这座蓝色红顶的三层岗哨吹得呼呼响。“七八级风,这种天最打紧的就是警惕火情。”刘文鑫说。那会儿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时期,刘文鑫和老伴敖静云要在瞭望岗哨上轮流眺望森林情况,他还会时不时到林子中步行巡视,“晚上也要起来几次,看几圈,要不总觉得差点儿啥。”

  穿梭于林海之间,守护10万亩山林,几乎是刘文鑫和老伴每日工作和生活的全部。观察火情看似简单,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简陋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六大件”——望远镜、对讲机、手电筒、手机、记录本和护林员袖标。记录本上,详细地记录着每天不同时段的天气状况、能见度和林区情况。5年多来,刘文鑫已经写了20本这样的护林日记。

  为啥要当护林员?原来,刘文鑫20岁出头时,曾在大兴安岭当过扑火队员,转业回到老家沈阳后,他还是放不下防火护林的情结。凭着丰富的守林经验,2016年10月,刘文鑫成为马刚林场的一名专职护林员。如今,他已68岁。

  一年中,刘文鑫老两口要在山上待9个月。“最长的一次,有3个月没下过山。”他说。在瞭望岗哨的头一年,没电没水,刘文鑫怕老伴受罪,独自在山上防火护林。一年后,通了电,水在山下也有供给,老伴也一同上了山,和刘文鑫一起成为护林员。

  如今,刘文鑫早就成了这10万亩山林的“活地图”。“我对森林有着深厚感情,也深知林区防火的重要,只要身体还能行,我和老伴就会一直干下去。”刘文鑫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