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典型案例说话

尹成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4日   第 20 版)

  《脱贫攻坚渭源故事——国家乡村振兴局定点帮扶县优秀案例选编与评析》:中共渭源县委、渭源县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甘肃省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3月,渭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并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脱贫攻坚渭源故事——国家乡村振兴局定点帮扶县优秀案例选编与评析》(以下简称《脱贫攻坚渭源故事》)广泛搜集渭源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对渭源脱贫攻坚进行了全面总结。

  全书共包括合力攻坚、机制创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措施、社会帮扶、乡村圆梦和专家评析7方面内容,对渭源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党建引领作用等脱贫举措进行深度剖析,提炼出一系列宝贵的脱贫攻坚经验。

  《脱贫攻坚渭源故事》一书重点介绍了渭源发展产业的经验。发展产业是脱贫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力,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增加脱贫群众的经济收入。渭源县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思路,通过着重挖掘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形成种植、养殖、旅游多样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扶贫模式,基本形成“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态势。同时,渭源县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辐射带动其他小微企业发展,让脱贫群众实现持续增收。通过“企业领航+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化、科技化发展。基于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产业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平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渭源县这一系列发展脱贫产业的经验对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于如何壮大新兴农村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脱贫攻坚渭源故事》一书也提供了有益启示。渭源县的干乍村、香卜路村聆听民众心声,加强干群沟通,一事一议,落实基层民主;辅以设置公益岗位、创设道德积美超市、设立网格员、制定五星级文明户评选制度、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分配流向等。方向上引导、人员上精选、模式上创新、分配上惠民,在这些举措落地实施的过程中,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得到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的完善破解了镇、村公共服务的资金瓶颈,有效巩固了取得的成绩,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对脱贫攻坚阶段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取得的成果经验,进行搜集梳理和分析总结。希望渭源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及其经验,能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