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重庆巫溪

小菌菇带来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常碧罗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9日   第 10 版)

  早上从重庆巫溪县城出发,沿着山路盘旋,海拔渐渐升高,到达天元乡宝坪村村口,已是正午。听着人声渐近,刘少平从大棚里探出头,快步迎了上来:“来瞧瞧,新产了一批菌菇。”

  作为食用菌基地的负责人,说起菌菇,刘少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瞧着不起眼,可是咱们村里的‘金饽饽’哩!”走进食用菌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草木香,“这是从高温灭菌车间飘来的。”热腾腾的蒸汽正在对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菌袋进行消毒,刘少平边走边指点,“那一头,就是成品加工区……”

  55岁的村民王良凤手脚麻利。“这些提前发酵的菌袋不能用,要把它们拆掉回收。”没一会儿工夫,王良凤面前的菌袋就堆成一座小山。“现在,我也不需要外出找活干了,村上有食用菌基地,家里还种着冬桃,在家门口挣钱多好啊!”

  小小菌菇能为村里带来多少收益?“到了丰产期,全村一天最多能有3万块钱的进账呢!”刘少平介绍说,早在2018年,宝坪村就采取“农业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共同建设2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菌袋50万袋,“现在,村集体、农户每年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分红收益30万元。”

  实际上,选择食用菌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除了地处高山的地理优势外,还隐藏着干部们的“小心思”——“村里有一些上了年纪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在宝坪村发展的产业,会充分考虑当地劳动力情况。”天元乡乡长杨成明介绍,对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合作社采取了食用菌托管生产的方式,农户购买菌袋,交由合作社管理,生产周期结束后,合作社归还菌袋成本,并对托管代养户分红。

  有了好产量,如何拓展销路?说话间,一辆货车停在基地门口,打包好的食用菌将被运送到乡上的电商集配中心。直播间里工作人员在卖力吆喝,电脑屏幕上销售数据不断跳动更新,配送车辆山间往返……天元乡的土特产插上“翅膀”,飞出大山。

  不只是天元乡,在巫溪县,菌菇已成为乡亲们的“致富密码”。在文峰镇,羊肚菌烘干销售,亩均利润达到近4.5万元;在尖山镇,创业能人李晓燕夫妇带领大伙儿建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产量达90万斤,年产值达450多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壮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保持农产品加工产值和网络零售额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