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次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体验之旅”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任 彦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5日   第 03 版)

  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燕闲清赏”主题展览日前落下帷幕。在长达7个多月的展期内,观众通过线上和线下观展,领略了荷兰著名汉学家、艺术家和外交官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文化之雅,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高罗佩本名罗伯特·范·古利克,高罗佩是他到中国后起的名字。他一生钟爱中国文化,在汉学研究领域造诣深厚,著述颇丰,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高罗佩以狄仁杰的精彩判案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英文推理侦探小说《狄公案》,迄今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狄公”由此成为西方人眼中“中国的福尔摩斯”。

  本次展览由高罗佩的外孙女高若兰担任策展人。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艺术家”“收藏家”“汉学家和外交官”,呈现了高罗佩在不同领域的追求和成就。

  据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黄宏昌介绍,此次展览内容丰富,不仅包括高罗佩家族提供的中国文物、文化艺术藏品、高罗佩汉学专著,还包括从荷兰社会各界征集到的高罗佩曾收藏的中国书画作品和《高罗佩》纪录片、人物摄影图片等,其中不少珍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我希望通过展出这些珍藏多年的、与父亲相关的小物件,同大家分享父亲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和有趣故事。”高罗佩的女儿宝琳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我幼年随父亲驻外游历的记忆中,父亲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总是迫不及待地从手提箱中拿出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并迅速布置出一个中式书桌。印象中,父亲不管多么忙碌,都会抽出时间练习中国书法、绘画和弹奏古琴,像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那样修身养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罗佩的《中国书画鉴赏汇编》《狄公案》《中国琴道》等专著先后出版,其对中国文化在荷兰乃至欧洲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荷兰博物馆及文化艺术机构关闭了很长时间。在此期间,海牙中国文化中心围绕“高罗佩与中国文化”的主题举办了4场线上研讨会及直播观展活动,并在疫情缓解后组织了多场线下观展活动。荷兰著名视觉艺术家鲍勃·博尼斯在现场观展后说:“这是一次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体验之旅。我们这代荷兰人对于高罗佩并不陌生,在他的《狄公案》之前,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他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此次举办的高罗佩主题展览和线上配套系列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高罗佩诞辰,更希望以此激发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想象力,进一步促进中荷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黄宏昌表示。

  (本报布鲁塞尔8月14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