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0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

扎根雪域,锻造过硬本领(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本报记者 李龙伊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5日   第 05 版)

  七月二十二日,曾文龙(中)与高原部队官兵一同勘察阵地。
  吴哲锋摄(新华社发)

  盛夏时节,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演练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部高原举行。“敌”方出动侦察机对我实施战场侦巡,一旦得手,我方部署将被“敌”一览无余。

  情况紧急,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迅速进行判证、分析和评估,向指挥所提出应对处置建议。指挥所据此周密部署,最终“敌”目标一到达作战地域就钻入电磁“迷魂阵”,无功而返。

  电子对抗专业出身的曾文龙,从上军校开始就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一直在无形战场上守卫着祖国的防线。“我的工作就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掌握和阻断敌人的信号,通过电磁压制帮助我方克敌制胜。”曾文龙说。

  “夺取战场制电磁权,就能一定程度上掌握战争主动”

  2016年,曾文龙被任命为西部战区某保障队业务室主任。他开足马力,刻苦学习联合作战和军兵种知识,系统梳理战区电子对抗作战力量体系,深入分析研究世界经典电子战的作战特点及经验启示,围绕未来联合作战破解难题。

  “信息化联合作战中,夺取战场制电磁权,就能一定程度上掌握战争主动。”曾文龙内心深爱这个战位,更清楚肩上的担子不轻。

  在曾文龙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满了人工智能、无人智能作战等方面的书籍,有的已经被翻得起了卷边。舍弃一个个周末和节假日,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经过不懈努力,曾文龙将涉及电子对抗作战保障的数据“印”到了脑子里,做到了“一口清”。

  “高原高寒地区是我的‘主战场’,更是电子对抗保障力量的主阵地”

  战区成立后不久,首次组织联合演练,曾文龙在筹备阶段发现没有适合任务区域的基础数据,作战计算无法展开。他二话不说,赶紧组织力量紧急整编、加载作战数据,像颗钢钉连续一周“钉”在办公室,终于在正式演练前将问题解决。

  “高原高寒地区是我的‘主战场’,更是电子对抗保障力量的主阵地。”为准确了解战场环境,曾文龙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待在雪域高原。他14次赴高原边防执行任务,行程10余万公里,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上百次。

  以往,受地形、天气、设备等影响,采集数据基本是“守株待兔”,有时蹲守十天半月也一无所获。

  “这个地方采集不到就换个地方,我就不信搞不定!”轮到曾文龙负责这项工作时,他打起了“运动战”,并优化了设备,采集数据的效率明显提升。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业务室成立之初,人员来自不同军种,专业方向、作业方式和思维习惯差异较大,面对战区全新的保障需求和联合作战人才的稀缺,曾文龙十分着急,天天琢磨着如何为战育人。

  “业务室的士官不是跑腿打杂的,是要当干部培养、当参谋使用的。”曾文龙对战士的培养十分用心,为他们逐一规划了“成长路线图”。战士陈杨入伍后,曾文龙不仅详细为他讲解专业知识,还经常派他参加任务,两年后,陈杨就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如今,单位每年的新兵专业训练,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到检验考核,都由陈杨负责。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要打赢,必须培养过硬团队。”在曾文龙的带领下,13名业务骨干全部获得西部战区联指中心值班资格,3人进入战区专业骨干“人才池”。

  “新质作战能力已成为打开制胜之门的密钥。我们战区人将向着打赢出发,制胜未来战场。”曾文龙满怀信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