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守正创新 传承发展中医药(德耀中华)

本报记者 龚相娟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4日   第 14 版)

  周六上午从外地出差回津,下午开会,转天一早6点又要启程。这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日常。

  说话带笑,语速很快,张伯礼看上去完全不像年逾古稀之人。“中医讲究‘精气神’,人活着就得有个精气神。”从事中医工作50多年,张伯礼说,状态源于心态,而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心怀理想。“有理想的人,就有内生动力,干活就有激情。”

  张伯礼的理想是“传承发扬中医药,为百姓健康服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张伯礼临危受命,大年初三奔赴武汉最前线。凭借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他和几位中医药人从古籍中找到灵感,结合武汉疫情实践筛选出药方,治疗结果显著。在张伯礼带领下的江夏方舱医院实现了“三个零”:收治的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今年1月,河北石家庄出现疫情,张伯礼再赴抗疫第一线,查房巡诊、主持制定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积极开展治疗、康复无缝对接的治疗,为中医药抗击疫情再度贡献力量。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张伯礼说,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赋予了中医药新的使命和发展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剩下的就是干。”

  怎么干?张伯礼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药,使其达到现代科技水平。”

  他对学生强调,搞科研要务实,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出水才看两腿泥”。还要创新,“看得远一点,瞄准行业前沿”。

  去年,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天津中医药大学。这是中医药系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了国家级创新基地。

  而在此之前,张伯礼和团队埋头研究了20多年。围绕中药药效物质、作用机制“两个相对清楚”,张伯礼团队创建了标准组分、组效关系、组分配伍、优化设计几个关键技术,构建中药组分库,突破了千百年来凭经验组方的局限,为现代中药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它们的价值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充分显现。

  武汉方舱医院患者舌诊数据、证候信息传回天津中医药大学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湿毒疫”的诊断结果;团队成员紧急进行中药有效组分筛选,寻找最合适的配伍,组成宣肺败毒方——张伯礼两头兼顾日夜无闲。

  超负荷的工作让张伯礼劳累过度,在武汉期间胆囊旧疾发作,必须手术。医生叮嘱术后要休息两周,但他醒来第一件事就拿起手机指导抗疫工作。术后第三天开视频会议,他为了不让大家知道他住院而担心,就穿上外套挡住病号服,“治病救人,时间宝贵,绝对不能浪费。”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从阻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张伯礼诺出必行。

  去年,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他说,荣誉是给所有医护工作人员的,他只是其中普通一员。第二天,他依然按时出诊。

  70多岁了,张伯礼还坚持每周3次门诊量。他说工作再忙,也要留出门诊时间,既为回报患者,也为手把手带学生。如遇高龄患者和腿脚不便患者,张伯礼就让工作人员在一楼给患者找个房间,他下楼诊治,省去了患者上楼的不便。

  作为校长,张伯礼事情再多,每年也要带教几个硕博研究生。他还把各类获奖收益悉数捐出,成立“勇搏基金”资助困难学生。

  “张老师是个厉害的‘大家’,一开始我们有点紧张害怕,跟着他出诊几次后,发现他是个特别有耐心还有爱心的人。”耳濡目染,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李霄说,要把张老师的这种爱心、用心传递下去。

  “一个人进步不叫进步,带动一个团队、一批人共同进步,事业才能进步,中医药发展才会生生不息。”张伯礼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