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产经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国声谷”开启“智能之门”(产经观察·解码先进制造业集群③)

——来自合肥的调查

本报记者 朱思雄 冉永平 陆娅楠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4日   第 18 版)

  在科大讯飞AI学习机新品体验区,讲解员正在介绍产品功能。
  资料图片

  翻开被称为“中国声谷”的安徽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2020年成绩单,集群入驻企业达1024户,实现营业收入1060亿元。历经8年多发展,“中国声谷”完成“双千”目标。

  论体量,“中国声谷”实在“小”,论地位,它却入选第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声谷”凭什么成为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记者走进安徽合肥市进行了实地调查。

  智能产品不断涌现

  每栋楼都隐藏着“最强大脑”,高效服务远隔千山万水的用户

  走进安徽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见自助挂号机前排起长队,就诊者用手对着空气“点点点”,设备随即“吐”出挂号单。

  这台设备叫无接触自助挂号机,由东超科技研发,采用了可交互全息空中成像技术,让就诊者不需要触屏、不需要按键,直接用手在空中“比划”,就能完成挂号、缴费等操作。

  镜头转向安徽淮南市寿县三觉镇中心卫生院,董埠村村民权循芝正在看病。

  “头晕一个多星期了,右腿也没有力气,大夫您帮忙瞧瞧……”经过一番询问,值班医生余中平初步诊断权循芝为“脑供血不足”。可是,当余中平在病例系统内填入权循芝的以往病症和当前病兆后,系统却跳出红色提示框:“怀疑患者为‘脑梗死’,建议CT检查。”余中平连忙安排CT检查,结果显示,权循芝果然患有“脑梗死”。

  这个避免误诊的系统是科大讯飞研发的“智医助理”。2017年,“智医助理”就以456分通过了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笔试测试,成绩超过了96.3%的人类考生,是一名妥妥的“学霸”。如今,“智医助理”已在国内200个区县进行辅助接诊,帮助3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5万名基层医生,日均提供超40万条辅助诊断建议,惠及5000万名患者。

  在距离淮南市70公里左右的合肥市220千伏游乐变电站,自动预警系统在帮大忙:“请注意!88、89号蓄电池电压异常!”“28分贝,419开关柜内超声波局放数值超标!”……

  这个变电站“全科医生”,由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单位共同研发,像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视觉、嗅觉和听觉。

  它的“眼睛”是一系列感知型摄像机和巡检机器人,可不间断查看变电站的各类情况;它的“鼻子”是各类传感器,能灵敏地探测到17种有害气体;它的“耳朵”是智能声纹设备,通过声纹识别技术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不仅如此,它还配备了类脑边缘盒子,相当于拥有“大脑”,可以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精准定位故障,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据介绍,合肥供电公司计划在年内完成城区123座变电站“全科医生”全覆盖,以提升城市供电可靠性。

  东超科技、科大讯飞、中科类脑,这些企业都有个共同的“家”——“中国声谷”。而这里出品的智能产品不仅限于医用、工业用,也服务于个人消费。“我想买明天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铁票。”按住咪鼠鼠标的语音键说话,浏览器即可自动打开相关页面,让你轻松买到车票。戴上华米智能手表,测血氧、心率,还能监测睡眠,离线支付。

  从最底层的算法、算力,到应用的开发,再到维护数据、网络安全的软硬件,“中国声谷”里每一栋不显眼的小楼,都藏着一颗甚至几颗“最强大脑”,高效服务远隔千山万水的用户。作为我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服务电力、物流、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助力人工智能产品连接千城百业,走入千家万户。

  “大创客”带动“小创客”

  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个产业,进而壮大为一个生态

  回顾“中国声谷”的发展历程,其成立、萌芽、壮大都离不开一家企业——科大讯飞。可以说,这是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个产业,进而壮大为一个生态的集群。

  ——“大创客”孵化“小创客”,智能语音产业生根发芽。

  20多年前,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年轻人创办科大讯飞,一头扎进语音技术的开发中。随着企业的成长,刘庆峰意识到,只有开放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产业链与生态体系,才能够生生不息。于是,2010年科大讯飞正式建立了语音开放平台。

  平台的建立让科大讯飞的不少员工燃起了创业热情。“讯飞平台上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多种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我迫切希望能把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2015年,80后冯海洪从讯飞辞职,创办了咪鼠科技,并一举获得了老雇主科大讯飞的投资,一路快速成长。截至目前,讯飞人工智能生态已扶持企业达4000家,平台孵化企业150家,战略投资近80家企业。

  ——“领头雁”引来“远方客”,智能语音产业成长壮大。

  “我们是被科大讯飞吸引来的。”安徽声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虞焰兴说,2014年他带领的团队获得“讯飞杯”全国智能语音应用开发者大赛二等奖,并以此为契机入驻“中国声谷”。如今,解放双手的会议速记机、护眼伴读的智能语音阅读台灯、直接喊“拍照”就可扫描的智能语音高拍仪……声讯信息的产品已涉及多个领域。

  像虞焰兴那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截至目前,科大讯飞开放平台聚集超过219万个开发者团队,开放434项平台能力,总应用数超115万。“中国声谷”的智能语音产业也已经成为全国龙头,产值占该产业全国总产值的44.2%,其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智慧办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行业应用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达70%。

  ——“一业精”换来“百业通”,智能语音开启智能产业的大门。

  陪伴科大讯飞的成长,中国科技大学在2012年专门成立了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聚焦创新成果转化,致力于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

  中科类脑就是一家依托中科大成长起来的人工智能企业。其推出的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汇聚了180项全球领先的工程算法及150项高价值数据集,以降低人工智能学习使用门槛、提高开发效率。

  中科类脑董事长刘海峰形象地作了一个比喻:“平台就像是一个厨房,基础算力是厨灶,海量数据是素材,机器学习算法是调料,开发者是厨师。只要进入厨房,所有材料都是齐全的,厨师都能轻松使用,从而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从单一的智能语音产业拓展至人工智能全领域,一个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已然形成,“中国声谷”的发展风生水起。在消费品领域,华米科技自有品牌智能手环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四;在网络安全领域,新华三连续4年占据网络管理软件市场份额第一;在智慧城市领域,安徽航天信息的“智慧税务”办事大厅即将对外开放。合肥在“2020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排名全国第四、全球第四十七,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重要阵地。

  政策支持力度大

  搭平台、设基金、聚人才,让集群企业展现活力

  6位创始人房产全部抵押,所借贷款却只够发工资;房产被抵押后,连小贷公司都不愿意放贷。谁能想到,这是上市公司华米科技2013年遇到的窘境。

  “特别感谢合肥政府部门,利用信用担保的方式帮我们获得几百万元的银行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华米科技副总裁章晓军说,虽然这笔贷款的数额远远比不上后来投资机构给予华米的投资额,但这次“雪中送炭”华米永不忘记,“我们壮大了,但不会离开合肥”。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成长,离不开“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形成合力。“十四五”时期,“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要实现5000亿元,这股合力还要更大、更稳、更可持续。

  设基金,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从成立之初起,“中国声谷”就积极利用产业资金撬动集群发展。2018年12月,总规模达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全面配套“中国声谷”建设。目前,产业发展基金首期10亿元已全部出资到位,已完成投资7.33亿元,二期基金正在筹备中。

  此外,“中国声谷”还与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中国声谷信用贷”,让集群企业可以更便捷、更高额度地获得银行贷款,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20年底,该信用贷累计放贷额已超10亿元。“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园区金融服务体系,更好挖掘具有成长性的项目,引入有竞争力的外部项目,从而全面推动集群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合肥高新区声谷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中心理事长祁东风说。

  搭平台,产业发展释放新活力。

  对初创型企业而言,开拓市场、制造样品往往都是难题。祁东风介绍,“中国声谷”投资建设了制造中心,为集群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智能装配、3D打样、检测检验等服务,解决企业产品试制“南下北上”难题,又以集群名义开设线下体验店、线上旗舰店,为企业打通销售渠道。

  “在‘声谷’创业,只要你能想出来,我们就帮你做出来、卖出去。”祁东风说。

  聚人才,产业发展有底气。

  在“中国声谷”,不少明星企业的创始人都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先研院就已孵化企业271家,累计申请专利超200项。可以说,高校是“中国声谷”的人才宝库。

  四维图新就是奔着“人才”二字来到合肥的。“合肥人才类型结构全面、人才储备丰富,非常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合肥四维图新总经理宋铁辉说。

  “‘中国声谷’的发展,为城市储备了多方位、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集群发展的一大收获,也是集群未来发展的基础。”合肥市经信局副局长潘若愚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中国声谷”也在加快创新平台的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0家,并正在积极争创智能语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合肥,吸引更多软件工程师扎根合肥,‘中国声谷’才能始终‘先声夺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