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乌兰沟成了“红火沟”

本报记者 丁志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3日   第 07 版)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乌兰沟村。放眼望去,只见远处一栋栋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排列村头,甚是壮观。在一个近1亩地大小的标准大棚里,村民宋国发和老伴儿正在劳作,翻土、松土、插秧、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种两年的地,收入还不到1万元,现在种3个棚的西红柿,年收入近9万元。”宋国发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据介绍,乌兰沟蒙语意思是“红色的沟”。过去的乌兰沟是另一番景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238户384人,人均收入全县最低。在整个十二吐乡,每5户贫困户中就有一户是乌兰沟村人,宋国发就是其中之一。改变源自于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2018年4月,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签订协议,明确扶贫协作任务。为了把北京的技术、产业等优势资源引进内蒙古,2019年内蒙古选派72名干部赴京挂职,统筹帮扶资源集中攻坚,不断推动两地协同发展。

  2019年乌兰沟村借着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的政策东风,建了111栋暖棚。与京津冀大市场对接,“柿”业蒸蒸日上,暖棚带动了乌兰沟村的产业发展。“去年的大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乌兰沟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红火沟’。”乌兰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秀红笑着说。

  据了解,为了让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去,挂职干部积极协调组织两地企业举办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展销会,建设线上销售平台,在北京批发点设立农牧产品批发店、农超对接设立扶贫专柜,累计实现消费扶贫13.8亿元,带动72581人增收。

  此外,内蒙古加强同北京市的沟通对接,在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还在教育扶贫、劳务协作、健康扶贫等多个领域深入协作,努力勾勒出一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生动画卷。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