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也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泉州申遗成功,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新成果,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和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本次成功申遗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系统涵盖了泉州海外贸易经济体系中的管理、生产、运输、交易、消费、服务等核心环节,覆盖了从港口经城市到腹地的地理和经济区域空间,全面展现了支撑宋元泉州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职能运行的社会结构,以及世界性社群间的海洋文明交流。
泉州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我国在文物修缮、环境整治、文物展示、学术研究与考古、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文物研究所(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即着手进行泉州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位于泉州晋江市的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由于年代久远,桥体损坏严重。1961年,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部门多次开展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使这一古老长桥重新焕发了生机。
中国与时俱进的文物保护工作与“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理念,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申遗的重要基础。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中国文物的完善保护,更离不开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理解。在此次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国家文物局与地方政府对于泉州文物及遗址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察与研究,不断认知文物承载的历史功能,物质遗存的外形、构造、材料、工艺及其历史记录所反映的传统维护机制与技术体系等历史信息和承载的文化传统,有力证明了宋元时期泉州海洋贸易中心地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泉州申遗的成功,展现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与历史文化研究的雄厚实力,也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文物保护经验。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也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泉州申遗成功,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新成果,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刘晓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