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奥运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24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换一个身份与奥运同行(奥林匹克与我)

徐莉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4日   第 07 版)

  这是我的第四次奥运之行。前三次是运动员,这一次是媒体人。站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让我想起与奥运同行的那些事儿。

  记得13岁那年,我守在电视机前看悉尼奥运会,爸爸突然问我:哪天能看到你登上奥运领奖台啊?这句话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藏在我心底的梦想。

  2001年,我拿到OP级帆船世锦赛冠军,当时是在青岛。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那晚,年少的我也许下心愿,希望7年后能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帆船比赛。

  转眼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了我与奥林匹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至今难忘,青岛奥帆中心的码头上挤满了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跟鼓起的风帆一样,充满前进的力量。拿到铜牌、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全场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我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第二次奥运之行是伦敦奥运会,我是奔着冠军去的。可没想到,前几轮有点缩手缩脚。我在心里激励自己:“再犯错,奖牌都快没了。”这么一来反而放开了。那次奖牌轮比拼,4个国家的选手回到同一起跑线,谁跑在前面谁就是冠军。2008年初战奥运的压力曾让我喘不过气,但这一次,室友说赛前我睡得都打呼了。正是这种放松的心态和专注力,让我实现了中国帆船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那天早上,我接到电话,代表团决定让我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我愣了,中国队那么多优势项目,没想到这么大的荣誉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我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要让帆船项目有更多被大家了解的机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是赛前一年才复出。那一次,我身上有伤病,即便打了封闭,还是疼到没办法正常去拉帆。但回头去看我也并不后悔:我已经倾尽全力,比起竞技成绩,过程才是更大的收获。

  退役后,我转型成为媒体人,换了一个身份延续与奥运的情缘。东京奥运会延期的一年多时间,我在线上采访了许多中外运动员。他们在没有国际比赛、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为实现奥运梦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他们也曾挣扎、彷徨,但最终还是勇敢站上了奥运赛场——不管成绩如何,他们已经是胜利者。

  从奥运参赛者到奥运传播者,我用不同的视角观察着奥运、感受着奥运。如果说,以前参与奥运是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增光添彩,为所从事的项目开疆拓土,那么现在我更愿意把自己从奥林匹克中获得的精神财富通过媒体平台传递给大众。奥林匹克精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心中。

  (作者为伦敦奥运会帆船冠军,本报记者郑轶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