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暴雨彰显为民初心
湖南常德 徐 之
近日,我国多地迎来强降雨天气,京津冀等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不仅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风力大,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便,也对防汛工作提出了考验。
暴雨来袭无法避免,但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前预报、周密部署,将极端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无论是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早早备好排水抢险队伍;还是提前做好公共交通加车、保点运输等工作,全力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或是提前发送暴雨预警信息和出行提醒,建议不涉及城市运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弹性上班方式或错峰上下班,各行业各战线严阵以待、全力以赴,筑起了迎战暴雨的最坚强防线。
民生由无数件“小事”组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来自身边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将群众的“急难愁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分忧,努力解忧,就能不断擦亮城市治理的为民底色,让发展更有温度。
期待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山东青岛 潘铎印
近段时间,上海、无锡、厦门等多地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夜间参观活动。有的博物馆还推出了夜间特展和夜游、夜演活动。“展览+活动+文创”的形式,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让“夜经济”变得更加红火。
博物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时开设夜场,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表现,可以有效填补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缺口。一直以来,由于平时开放时间与公众的工作、学习时间相冲突,很多博物馆存在工作日参观人数少、节假日扎堆的情况。部分博物馆开放夜间参观,游客增加了可选择的游览时间段,调节参观人流量的同时,也扩大了潜在的游览群体。以此为契机,博物馆可以考虑进一步改进展陈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观展体验,以更好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帮助参观者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
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夜间开放,需以文物安全为第一要义。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文物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人员调度、项目策划等现实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顺应公众需求,在制度、技术、运营等各方面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提供更多人性化、精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相信将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奇妙夜”惠及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