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留下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美术工作者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真实记录下这些闪光的灵魂和动人的精神,让共产党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崇高境界的生动展示
共产党人的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代代传承,艺术的语言、风格也随之拓展。尤其是对革命前辈的形象塑造,通过恰当的艺术创新,深刻展示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同志的纪念雕像,已经静静伫立在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30年了。每天,都有市民在这里瞻仰这位已经离开我们90多年的革命先烈。这件雕塑和常见的纪念碑式雕塑有很大不同。为表现李大钊脸型方正的形象特征,突出“铁肩担道义”的主题,创作者钱绍武借鉴了中国北方传统城楼建筑对称、开阔的形式,取法汉代石刻艺术,追求重、拙、大的审美取向,将原计划3米高的全身坐像,改为了3米多高、7米多宽的头像,体量感增大数倍,形式也更加单纯洗练,而主题则愈加鲜明深刻。方正、刚直、沉稳、开阔的雕塑形象,如同中国革命的一方基石,与大地融为一体。这件作品不仅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也对年轻一代的雕塑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雕塑家黎明为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头创作的《青年毛泽东像》等一批优秀城市雕塑中,都可以感受到这种艺术的传承。
和无数共产党员一样,胡一川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他1932年创作的版画《到前线去》,生动反映了左翼美术青年在救亡运动中群情激昂的精神面貌,极具感染力。新中国成立后,以版画见长的胡一川,开始创作油画。他1950年创作的油画《开镣》,表现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开了铐在中国人民身上的脚镣;1961年创作的油画《前夜》,描绘地下党的秘密集会。两件作品都以简洁的造型、概括的色块,强化了夜间行动的整体氛围,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质朴的艺术语言,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那个年代共产党人崇高而质朴的形象。
进取精神的艺术镌刻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吓倒,表现出勇于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两弹一星”科研一线,还是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无数共产党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在美术工作者的笔下都有所体现。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时,20岁的侯一民作为人民日报特派记者来到战地采访、写生。他亲身体会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将士如何用生命捍卫和平。虽然早年曾投身地下革命工作,但血与火交织的残酷战场依然深深震撼了他。他和首批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美术工作者们手绘的一批战地速写,生动地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他还创作了油画《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画作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必胜信心的描绘打动了无数观众。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丰碑。毛本华、王刚、鲍璐、郝米嘉合作的油画《焦裕禄》,描绘了这位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用肩扛着、用车推着树苗走在风沙中的场景。灰蒙蒙的天空被一根根长矛似的树苗刺破,画面中的焦裕禄正微笑着和身旁的乡亲交谈,展现出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信心。
《西部年代》是军旅画家骆根兴200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表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西部“两弹一星”研发基地的创业者形象,以他们在戈壁滩上的英姿与豪情,展现了共产党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齐心协力、砥砺前行的担当精神。
无私奉献的形象描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进人物层出不穷,艺术创作为之一新。
焦兴涛创作的木雕《逐梦》,是一件表现航天员的作品,反映出中国人民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关注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自豪感。这座近2米高的雕塑,以柏木为媒材,用传统木雕技艺雕刻而成。航天员的头盔面罩部分,结合现代烤漆工艺,呈现出玻璃的色泽和反光,以逼真的细节刻画了航天员等待起飞前宁静的一刻。这片刻的宁静之后,即将迎来火箭的轰鸣升空;这片刻的宁静背后,是新中国几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在孔繁森精神的引领下,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奋斗者之歌。吴为山的雕塑《孔繁森》,塑造了这位共产党员头戴毡帽、身披大衣、脚踏厚靴的形象。通过服装,我们可以感受到雪域高原艰苦的气候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但孔繁森脸上却绽放着自信和满足的笑容,他的身躯像一棵伟岸的松柏矗立在高原之上。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为了帮助百姓脱贫,他攀山涉谷,走访藏胞,足迹遍布偏僻的阿里。吴为山用自己最擅长的写意风格,生动还原了孔繁森“耿耿忠心照雪山”的精神面貌。
在抗击重大灾情或疫情时,人民军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其中的共产党员,都以大无畏的精神冲在最前线。壁画《抗震壮歌》以恢弘的篇幅展现了军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相似立意的作品还有表现抗洪精神的中国画《九八英雄颂》,以及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表现消防员的雕塑《烈焰青春》等。在众多歌颂医务工作者的作品中,郑爽创作的版画《你的双手承起了我们的生命与希望》让人过目难忘。她并未直接刻画某一位具体的抗疫功勋,而是用一位张开双臂、以双手承托起生命希望的年轻护士的形象,代表整个医务工作者群体。他们以尊重生命的大爱精神,救死扶伤,让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华。
知识分子精诚、敬业、奉献的精神,同样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境界和追求。油画《敦煌女儿》是描绘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的肖像作品。创作者袁元、季承禹刻意运用硬朗的表现手法,突显樊锦诗的精神强度和她瘦弱身躯之间的强烈对比,并力图使樊锦诗的形象融入她所守护的敦煌石窟环境当中,表现其执着而坚韧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一代代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真实深刻地反映时代、深情讴歌英雄楷模的作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这些曾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精品,深入体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品格,意义格外深远。
(作者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