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0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建设绿色美丽乡村

群众唱主角 好事办得好

本报记者 顾 春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9日   第 18 版)

  实行积分制,引导群众生活好习惯

  每天早上6点,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横山村村民黄秀兰都会准时上班,来到村里的垃圾投放点,监督村民们将垃圾分类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

  “每天早晚各3小时投放,乡亲们都习惯了,在家就能将垃圾按照易腐(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类。”黄秀兰介绍。

  “垃圾分类做得好,后续回收利用就方便了很多。全区每年的厨余垃圾能生产近万吨肥料,免费供农户使用。”金东区垃圾分类专班主任傅得余介绍。

  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跟乡亲们好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

  一大早,澧浦镇横路塘村村民吴虎龙拎着垃圾袋出门锻炼。“每天这时候顺便把垃圾扔到投放点,一起早锻炼的伙伴们都习惯了。”吴虎龙笑呵呵地说。

  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分类精准,金东区是如何让乡亲们养成习惯的呢?

  “我们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畅所欲言。设立光荣榜、实行积分制,采纳了不少乡亲们提出的‘金点子’。”东孝街道下王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平介绍,根据村民垃圾分类的表现,村里将他们分别评选为先进户、合格户、促进户,每月都张榜公示,张榜那几天公示栏前总会引得村民驻足。“乡里乡亲的,谁都不想因为垃圾分类做得不好丢面子,大家都很上心。”下王村村民郑美群说。

  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金东区编写了垃圾分类家庭责任手册,志愿者入户宣讲、现场“教学”,学校里垃圾正确分类成为“开学第一课”……为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金东区还推出了美丽家庭“好家风信用贷”,把垃圾分类作为好家风的一个重要内容。

  “垃圾分类是一件关键小事,也是一件民生大事。有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好事就能办好。”金东区委常委王新永说。

  因村因户制宜,美丽庭院扮靓乡村

  走进江东镇南下王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树种花,美丽庭院养眼养心。“因为美丽庭院建设,我们村成了网红村,节假日不少人前来‘打卡’。”村民卢瑞锋自豪地说。

  “建设美丽庭院,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是关键。”村党支部书记汤旭林介绍,美丽庭院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村里都从登门征求乡亲们的意见做起。靠着这一条,美丽庭院建设实现了村域人文特点、农户想法和美化效果的有机结合。

  村民王樟财家的院子,俨然一个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庭院。古老的磨盘石碾、旧时的水车蓑衣、修补过的坛坛罐罐……在各种绿植映衬下,一件件老物件焕发了新生机,“这些农耕物件留住了乡愁,天天看着心情舒畅。”王樟财满意地说。

  为了做好美丽庭院建设,南下王村在“请进来”的同时,还组织村民“走出去”。“学习先进村的经验,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改进。”汤旭林介绍,村民的庭院在建设花坛、打造景观小品时,隐蔽和地下部分采用红砖或旧砖,比用青砖节省了资金。

  因村因户制宜,要美丽也要节俭。金东区的1.57万户美丽庭院,成了美丽乡村亮丽的风景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垃圾分类工作系统集成,打造绿色美丽家园,让农村更加宜居。”金东区委书记李雄伟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