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现场评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⑩)

常碧罗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5日   第 05 版)

  科学把握差异性,注重地域特色,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山地多、耕地少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规划?高低起伏山脉之间的“巴掌田”上,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不久前,笔者来到重庆市万州区采访,沿山路而上,看到多样景致:柑橘林、茶叶园、李子树……当地立足独特环境和气候,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奏响了产业振兴的交响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产业振兴,认清区位优势十分重要。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设施、产业基础、劳动力、市场渠道等,都是重要的发展要素。找对发展路径,需要依托资源禀赋,因势利导,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科学研判。实践证明,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产业要发展,首先应解放思想。曾经,山地对农业发展形成制约,阻碍了乡亲们致富。如今,思路一变天地宽。重庆市立足区域条件,提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迈进。通过努力,山地劣势变成特色优势,原来的一片片荒山变成如今的一座座“金山”。“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实实在在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产业要壮大,关键在夯实基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业产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精品化。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传统的红薯种植基础好、规模大,为进一步提高产值,前端在育种育苗上下功夫,后端在深加工上想办法,通过精细化生产,当地红薯不仅卖得出去,而且卖了好价钱。在巫山县,三峡红叶旅游发展起来,当地群众在此基础上做起红叶叶雕,效益更大、魅力更足。在璧山区,大面坡村利用山坪塘孵化出清水养鱼产业。可以说,产业之基越牢,产业链条越长,产业效益就能越好,产业发展就能越稳。

  产业要振兴,还需要久久为功。随着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一个地方培育出的新产业、新业态,离不开及时的政策帮扶保障。在巫溪县,为确保冬桃耐储存,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地在冷链运输保障上悉心投入。在铜梁区,大滩村属于城郊村,当地把高新企业生产线“搬”进村子,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注重全面性、综合性,在政策举措上不断拓展、优化、完善。这样才能创新帮扶举措、推动政策落实,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帮扶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这篇大文章里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要致力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真正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科学把握差异性,注重地域特色,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更大成就,让广袤乡村更具活力。

  (作者为本报重庆分社记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