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坚持
依法推进质效并重
李云才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贯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依法推进、质效并重。
坚持依法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一部基于现实需要、依法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稳基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综合性法律。把法律的效力转变为行动的动力需要搞好顶层配套政策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升实施效果;调动农民积极性,依法拓宽发展领域,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保障机制;分类结合、点面结合、东西部结合,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方法;以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为切入点,创造创新具体发展举措,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协调各项措施的协同性有效性,使不同区域发挥各自在乡村振兴中的自身特色和独特优势,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一刀切。
坚持质效并重。乡村振兴是一个与城乡统筹协调融合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应以改革为动力,突破阻碍发展的桎梏。如解决乡村产业起点较低、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重点要以区域制、项目制和产业区、产业链负责制的方式,或以产业中心村实现“一村联多村”管理方式,变“单村小品”为联村产业集约开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
建好乡村博物馆
服务乡村振兴
杨安娣
2016年,吉林启动了“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项目建设。5年来,全省共建成乡村博物馆91处,在重塑人民对家乡文化遗产的认识,帮助群众澄清模糊的历史问题、正本清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全国乡村博物馆发展状况看,仍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监管缺失,缺少人员、资金等支撑条件,与乡村文化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此建议:
明确乡村博物馆定位。乡村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的有效补充,是记忆的具象化、乡愁的鲜明化和文化根脉的特色化,要站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整体谋划推动。
明确“谁来管”。建议相关部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出台推动乡村博物馆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博物馆建设模式和标准,选择部分地方作为试点,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明确“怎么管”。建议将乡村博物馆纳入博物馆体系,在建设、运行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多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给予支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将乡村博物馆建设作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行先试。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