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4日   第 14 版)

  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全国政协常委  李  伟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住“十四五”这个关键窗口期。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改革工作全局。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短期和中长期、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全局算大账算总账,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和碳中和长远规划。

  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全国统筹,推进政策创新,强化部门合力,推广先进经验。完善法律体系,立足碳达峰碳中和视角对相关法律进行审视完善,重点加快能源法修订和碳排放权交易立法。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继续压减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建立满足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要求的新型电力系统。

  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制定发布重大工业低碳技术目录,积极发展技术除碳;建立煤炭、石油、石化、电厂等相关行业联动机制,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本高、效率低问题。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全国政协常委  黄  震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为加快推动“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相关目标的落实,建议:

  多渠道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发挥中央财政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明确制定直接针对基础研究的优惠税制。为企业搭建更多先进的共性科研平台。引导社会基金、科技金融等对基础研究领域增加投入。

  不断壮大基础科研人才队伍。在全球范围吸引人才,设立定位为资助全球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的研究基金,搭建国际一流科学研究平台与设施,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给予顶尖科学家更多的科研自主权。

  完善基础研究支持和评价机制。按照基础研究的规律来规划项目周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提高科研投入中稳定支持的比例,增加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把科研人员从报项目跑项目中解放出来。注重对基础学科小项目的支持,鼓励对小问题、细领域深入研究。探索建立新的项目评审机制,放宽评价周期,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能够“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环境。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全国政协常委  万建民

  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战略资源。系统挖掘和利用农业种质资源是实现从源头上保障种业发展与种业安全的根本路径。为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建议:

  加快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护。结合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加强对珍稀濒危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保护,鼓励有条件的省率先启动畜禽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优化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审批制度,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引进境外优异资源。

  强化种质资源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外引种隔离检疫基地建设,强化生物安全措施,支持建立种质资源引进“绿色通道”。

  加大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级各类库圃定位,既要避免重复建设,又要实现全面覆盖、稳定运行。建立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加大种质资源实物展示和信息发布力度。积极探索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分类赋权和共享交流机制,促进优质种质资源高效共享利用。

  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蒋作君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十四五”时期,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议: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延续和拓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重点攻克包括光刻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等核心难点,制定政策鼓励并支持创新产品和设备大规模进入集成电路制造业的生产部门。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形成优势产业为主的新市场,加快建立适应国内最终需求的集成电路供给体系。

  夯实人才基础。持续加大科研人员培养力度和对从事基础研究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合理优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政府投入结构和比例,加快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对海外引进人才制定更开放、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量体裁衣的特殊政策。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和营造新兴市场。依托国内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积极探索未来和集成电路有关的新兴市场。在新兴应用领域,利用市场优势,围绕国际产业态势,构建新型产研联盟,推进海外投资,加强国际合作,持续巩固中国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经济贸易及技术创新纽带。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常委  楼继伟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此建议:

  坚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方面,加强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端技术突破,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和弹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频共振”的深度融合态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国内市场,探索全国统一适用一张负面清单,合并全国版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促进内外资公平竞争。

  切实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管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认真研究内外贸一体化“同线同标同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促进进出口协同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制定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完善口岸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张海迪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残疾人康复、社会保障和就业创业等作出了部署安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建议: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加强对康复事业的统筹规划,将康复医学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建立国家康复重点实验室,加快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困难残疾人保障水平。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群体,如期实现脱贫。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残疾人增收能力弱、返贫致贫风险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特别是对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要及时纳入特困供养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让困难残疾人生活得到稳定的、更高水平的保障。

  促进有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落实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政策,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多形式、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让更多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  杨明生

  现代化基础设施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建设融资是关键环节。建议:

  区分项目属性,匹配筹措建设资金。对公共产品属性强的项目,坚持政府投资为主,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出台对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税费减免、奖励补贴等政策;对属于具有收费功能的基础设施,促进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相结合;对属于商业化性质明显的公共设施,以民间资金为主导,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增强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挥杠杆带动作用,同时处理好债务增量与存量的关系,把握好近期和远期的平衡,防止债务过度积聚。进一步统筹整合中央有关专项资金,鼓励地方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项目统筹,形成统一的政策支持框架。

  更好发挥债券的融资功能。利用国际市场负利率和低利率货币环境窗口,适度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国政协常委  陈  放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更多企业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四五”时期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提升政策实效。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提高政策精准度和针对性。配套细化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具体问题。分级开展企业发展状况评估和人员培训,由政府支持、行业协会牵头开展新职业人才职称评定。加大力度淘汰出清过剩和落后产能,引导企业瘦身健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进数字化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提供技术应用指导、财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改造补贴等,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产业化,有序推进平台数据共享、公共数据开放,助力企业、产业和数字社会发展。

  完善要素供给。在中西部布局和培育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企业利用市场手段盘活存量资源,加强市场、技术、人才整合。强化金融创新,运用不同融资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物流业

  全国政协常委  葛红林

  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以工业物流为主的物流格局正转向工业物流和生活物流双轮驱动。为此建议:

  深化物流体制机制改革。改革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组建高速公路路网公司。加快修订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树立“长期限、低费率”导向。在国家物流枢纽、大型物流集散地园区、工业集聚区建设铁路专用线,减少装卸次数。

  推进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贯穿物流全过程的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在物流标准器具、冷链温控要求、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制定完善标准。推进公、铁、水、空等运输方式统筹整合,以港口码头、铁路沿线货运场站、大型公路货运枢纽为节点,谋划布局一批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铁水公空联运项目。

  大力培育骨干物流企业。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物流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吴国华

  “十四五”时期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此建议: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人才高地。重视系统性培养及输送本土优秀人才。国家实验室周边院校借助大科学装置的地缘优势,结合“强基计划”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铸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试点建立符合基础研究和前沿学科实际的评价体系。例如,在科研人员晋升考核上,提升研究价值、实施进展的权重,并采纳国际同行评议,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和科研内容导向,改善人才的科研环境和工作心态。

  创新科技攻关协作形式,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强化国家实验室及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科研工具效能,引导鼓励领军企业与国家实验室联合组建“科技攻关创新联合体”。深入挖掘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优势,聚焦产学研“融合点”、多学科“交叉点”、新经济“兴奋点”,搭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业界学界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共享、交流互动。

  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全国政协常委  张桃林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为此建议:

  编制实施产业振兴规划,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指导脱贫地区在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和考核机制。指导脱贫县统筹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扩大中央财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边缘户、一般户的贷款支持。同时,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强化产销对接服务,构建农产品营销长效机制。逐步扩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规模,开辟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绿色通道。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地区建立稳定产销关系。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联农带农能力。在扶持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到脱贫地区投资兴业,打造产业化联合体。

  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蔡其华

  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作出的重要部署。为此建议:

  充分认识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重大意义。国家水网是以全国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能化调控为手段,集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水网。相对于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国家水网更具系统性、协同性、智能性。

  进一步明确推进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任务。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新建、扩建洪水外排通道,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实施河湖健康保障工程,构建江河湖库连通通道,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强化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生态脆弱河湖治理修复。

  坚持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扎实有序推进。编制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推进供水价格改革。

  打造粤港澳创新湾区

  全国政协常委  蔡冠深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发挥好香港与内地各自优势,建成国际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圈。建议:

  加强科创合作组织协调。着眼国家未来发展,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三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的创新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不同法律和货币体系”的独特优势,提升大湾区的整体创新实力。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大学基础研究、研发中心、跨国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金融四方面对接。进一步用好香港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需要各方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着力促进科研要素跨城联动,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作出更便捷化的安排,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培育创新科技新生力量。由香港高校联合深圳和广州的科研机构申办更多国家实验室,搭建更多创科新平台,进一步发挥香港高校的科研潜力和聚集国际顶尖人才的优势,为粤港澳科研及创新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  钱克明

  “十四五”期间,我们须从根本上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为此建议:

  制定绿色贸易体系建设框架路线图。加强规划引领,在“十四五”国家有关专项规划中明确贸易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目标、分阶段目标、重大任务和主要举措。建立统一的绿色进出口标准、认证、标识及统计体系,加强监测考评和奖惩。

  形成有利于绿色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绿色贸易促进体系,降低环境产品进口关税,取消高排放产品出口退税,大力发展绿色会展经济。推进国内外碳市场一体化,完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快建立与国际碳市场链接及交易互认机制。

  引导传统贸易绿色转型。开展绿色贸易试点,选择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先行先试。鼓励行业组织研究制定行业绿色产品进出口标识,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企业争取国际碳足迹认证。

  加强绿色投资合作。在引进外资上,加大环境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在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上,将第三方环境影响评估纳入项目备案管理,将环境敏感型项目列为须核准项目,引导境外中资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胡  刚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议:

  充分发挥三种优势。一是体制优势。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优势,始终把人民的整体利益置于首位,集中力量把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好事办实。二是群众优势。在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三是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刻认识中医药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关注三类人群。一是大力推进覆盖儿童、青少年、壮年、老年等各类群体的保健工作。二是督导企事业单位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保健行业发展。三是从制度层面保障“救命药廉价药”的生产销售;治疗过程加大中西医结合力度,推进诊疗模式转变。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加快医药人才培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加快培养新医科等紧缺人才。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探索建立“医防融通”的一体化、一站式新型医疗机构;推动和优化县域和乡村“医共体”建设。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管办分离”着手,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更加注重医院的社会效益,推动医院考评考核机制改革;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天津市政协常委  褚  斌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天津港优势和作用,更好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建议:

  进一步深化环渤海港口群建设。加强津冀港口顶层设计,加快组建津冀组合港联合管理机构,优化区域集装箱、大宗散货等运输布局,深化津冀港口集装箱干支联动,推进津冀港口一体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错位发展、高效协同的津冀世界级港口群。

  加快京津冀航运要素聚集。统筹推进京津冀航运要素优化配置,引导航运相关产业和机构向津冀港口群周边转移,鼓励航运服务、商贸物流等企业总部或区域中心落户,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支持港航信息、海事法律、航运金融、船舶工程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产业规模。

  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霸州—徐水—涞源—张家口”货运铁路、津蓟北延线等工程前期工作,推动尽早开工建设,提升津冀港口群直通腹地铁路大通道体系,更好服务“三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制造业人力资源保障

  湖南省政协常委  李  涛

  “十四五”时期,中部地区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人力资源保障。

  在中部地区率先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结合中部地区优势制造产业设立专业,实现由“政府办学为主”转向“混合所有制社会办学为主”,面向企业、园区选聘一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水平较高者担任院校领导和教师;建立贯通“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成长通道。

  创新职业院校学科建设与评估体系。从体制机制、考核导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科评估、人事制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改“就业率考核为主”为“专业对口就业率考核为主”,开发适需的新型教材、教具体系与实训场景,教职工实施全员聘任制。

  创办一批混合所有制特色产业学院。例如组建工程机械产业学院、轨道交通产业学院、区块链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通用航空特色产业学院、光机电产业技术学院等。

  加速5G规模应用

  重庆市政协常委  吴在学

  当前我国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越来越多的产业完成了上网、入云,为“十四五”开新局奠定了领先基础。未来,应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等系统性协同推进产业的高质量数字化发展。建议:

  坚持规划先行,推进5G与千兆光网在城乡地区实现“双千兆”协同发展。在城市建设上,加大“双千兆”建设政策保障,将“双千兆”规划与市政、建筑以及基础设施规划一体化开展;在乡镇建设上,加快推进700M频率的共建共享,完善乡村和偏远地区的5G覆盖,打通乡镇“双千兆”建设“最后一公里”。

  深化数据中心、“5G+边缘云”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扩大新基建工程共建共享范围,从政策上统一规范、一体规划,出台数据中心、边缘云等共建共享和能效提升指导意见。

  优化组织与政策,加速5G跨行业规模应用落地。升级优化“5G+行业融合创新”激励政策,鼓励行业间联合创新体建设,推动设立5G产业园区、创新中心等,形成一批“5G+行业应用”的高水平国家级标准和高质量、高能效的应用示范,倾力打造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