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香港掀起“航天热”(时代精神耀香江)

——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走进香港校园

本报记者 连锦添 陈 颖 喻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4日   第 02 版)

  “宇宙级天团来了!”“月球土壤要在香港公开展览!”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再次唤起香港同胞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关注和热情。6月22日下午,负责“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抵达香港。6月23日,“航天科学家团队进校园”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在港开讲。接下来,科学家们将赴香港高校和中学作多场讲座,并参加“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

  这么多顶尖科学家来到香江,分享星辰大海的科学梦想和奋斗历程,在香港掀起一股“航天热”。

  院士讲述深入浅出

  “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由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中国科协、紫荆文化集团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办。首场讲座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

  2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等6位科学家到访香港理工大学,戚发轫作了题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讲座。

  戚院士深入浅出,引导听众尤其青年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他从天是什么、天在哪儿、我们为什么要上天说起,讲到中国航天人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实现质的飞跃的不平凡历程,也展望了航天科技的未来前景。他还表示,真诚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投身到国家航天事业中来。

  在谈到“两弹一星”精神时,戚院士动情地说:“我们那一代人有过中国落后挨打受欺压的惨痛经历,都爱国,甘愿为国家强大做奉献。一个人只有有了爱,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人最高尚、最伟大的爱,就是爱这个国家。”

  香港学生深受启发

  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整场报告中,88岁高龄的戚发轫院士不看讲稿,没有休息,一直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他曾多次来香港,“到香港交流,我深刻感受到,祖国航天科技的每一次成功,香港市民都欢欣鼓舞,他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支持令我非常感动。”

  散场时,来自多所香港学校的学生表示,讲座让他们深受启发,激励他们追逐梦想。汉华中学黄同学说:“太震撼了!刚开始看祖国航天成就的短片时,我就已经‘眼湿湿’了。讲座特别有料!”

  与3位朋友相邀前来的史子弘是一位硕士生。她说:“戚院士面对挫折不退缩,吸取教训,反反复复做实验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要向他们看齐,做好课题研究。”

  即将进入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的周思琦说:“今天长了不少知识。每个人只要把岗位工作做好了,就是爱国。我会把鼓励化作动力,更加努力学习。”

  香港航天学会会长雷健泉最近正忙着开设暑期航天兴趣班。他表示,自从国家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我们的会员多了不少。”

  科研合作写下佳话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香港有着深厚的缘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和紫荆区旗,正是我们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后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赵小津介绍。

  香港理工大学自2010年起便积极投入国家航天项目。该校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容启亮带领团队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是2013年的嫦娥三号和2019年的嫦娥四号科研任务的组成部分。

  “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探火’,我们都很荣幸参与了。”容启亮说,团队研发的装置,帮助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了月表采样返回任务,为天问一号任务研制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为探测器着陆火星提供了支持。

  赵小津告诉记者,容启亮团队的研制难度非常大,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要完成交付,各个环节不能出纰漏。香港团队曾凌晨5点抵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兰州、长春,来不及休息就立即进入实验室跟进试验进度。试验最紧张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有吴波教授团队,协助五院开展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着陆区地形地貌分析……

  这次赴港交流的团队中,还有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王婧雨、李龙等5名优秀青年代表,均与香港高校开展过合作,或有赴港学习的经历。

  据香港理工大学介绍,该校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参与到祖国航天事业中,前不久该校成立了“深空探测研究中心”,汇集多领域专家加强研发。

  23日下午,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在香港大学作了题为《九天揽月》的讲座,介绍祖国探月工程,受到学生们欢迎。由嫦娥五号探测器采样取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已随科学家团队赴港,将于26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与公众见面。香港“航天热”,正在延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