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一年来,各地各高校加大基层就业教育引导和保障,越来越多大学生踊跃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干事创业。今年,2021届高校毕业生突破900万。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一批优秀学子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几位大学生,倾听他们的人生选择和“青春宣言”。
——编 者
北京大学杨丰铭——
返乡,充实临床护理队伍
6月13日,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杨丰铭来说,是个“大日子”。去年这一天,他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最近他转正了。“建党百年之际成为正式党员,我终生难忘。”他激动地说。
4年前,杨丰铭从贵州盘州考入北大护理学院。在校期间,对接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赴养老机构开展调研,参与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各类实践教育让他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如今,杨丰铭选择回到西部,到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工作。“老家的医院硬件这几年越来越好,但临床护理队伍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小。”在他看来,青年大学生去一线工作既能练就过硬本领,也能为家乡人民多作贡献。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他主动在老家高速路口做志愿者,与乡镇卫生院人员蹲点值守。“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生肩上的责任。”杨丰铭说,经受磨炼、收获成长,自己决心从事医疗卫生事业。
返校后,他立刻开始驻院实习。从去年7月到今年4月,白班、小夜班、大夜班,杨丰铭真实感受到临床护理的不易和重要。“尤其在急诊科,我看到普通护师靠自己的临床技能挽回患者生命。平凡岗位也能创造非凡业绩!”
“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赴基层工作,像杨丰铭这样的有很多。”班主任张进瑜说,我们支持来自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返乡,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近一年,北大医学部组织往届赴西部和基层就业学生的线上线下分享会10多场。“今年的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宣讲会还融入思政教育,把个人求职需求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等紧密联系。”医学部学工部副部长郭琦介绍。
今后两年,杨丰铭将在多个临床科室轮岗。对未来,他说:“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重视人才成长,支持我们不断深造。我打算锻炼一段时间后继续学习,以便更好服务社会。”
重庆理工大学胡心雨——
创业,让更多人看到好山水
不知不觉,山岚漫上青堰村民宿的瓦屋石阶。胡心雨与团队准备返程,他们扎在村里好几天了。从经营不善到节假日爆满,在胡心雨团队“牧童游乡村旅游服务平台”的帮助下,村里的这家民宿在特色美食、文创周边方面很有起色。
胡心雨,“牧童游”联合创始人,是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专业学生。“我来自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在学校培养下不断成长,也一直思考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
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胡心雨受到老师启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旅游颇具活力。“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民宿、山庄、农场等经营者获得一站式经营解决方案?这激发了她的兴趣。
半年走访23个村,再用3个月调研市场潜力,胡心雨与项目发起人李滔等几个同学决心创业。刚开始,好不容易找到商户,十有八九不敢尝试。“朴实的老乡喊我们住家里。”她告诉记者,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一起生火围坐在一起,探讨吸引客流的好方法,慢慢的商户也就放下了疑虑。
“为了做好毕业生创业工作,我们与市区两级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定期为有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周娜表示。如今,这个在教室里创办的项目,成员由7人发展到30多人,入驻巴南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在多个贫困村开办创业富民培训班,助力1148个扶贫项目增收3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一个“空心村”的老农户对胡心雨说:“你们来了之后好热闹哟。这么好的山水,终于可以让更多人看见了!”
这几天,胡心雨依然很忙:新的民宿项目要走访,还要参加市里乡村旅游青创培训班。“以前农村交通闭塞,转巴士爬山路,很难摸到目的地。现在路越修越好,乡村旅游人气更旺。”对农村发展建设之路、对未来人生之路,胡心雨和团队信心满满。
浙江大学刘佳玮——
戍边,没有炼不成的钢
“再次选择人生方向,我还是想来边疆,成为新时代的浪花,奔向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这是浙江大学硕士生刘佳玮在内蒙古参加选调生座谈时的发言。当火车驶入塞北,第一次来草原的他思绪万千……
大一时,刘佳玮看到征兵进藏信息,二话不说填了申请。“从小就想当兵,我是去圆梦。”他说,“想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
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刘佳玮因表现出色有机会留在师部机关,但他坚持去海拔4000多米的边境线,钻密林、攀绝壁、过塌方。每到巡逻点都要展旗宣示主权,这样的场景刘佳玮终生难忘。“有享不了的福,但没有吃不了的苦。有实现不了的梦,但没有炼不成的钢。”他写下日记。
在雪域高原,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刘佳玮在巡逻执勤、精武强能中流下辛勤汗水。”西藏军区某部教导员接受采访表示,部队两年锻造了他“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万难不低头的青春风采。
退伍返校,刘佳玮考入浙大光华法学院,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除了学习,专业能力没话说,国内顶尖机构有他实习的身影。但择业时他还是把目光投向边疆。
去年秋招,刘佳玮表达想去北疆工作。“我并不吃惊。他走过的每段路都扎实稳重。”辅导员王书剑说,很欣慰学生有家国情怀。据介绍,浙大以服务国家为导向,以杰出校友为榜样,建立了全过程就业工作体系。
为何不选离家近、薪资高的对口工作?“学校专门为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校友拍过纪录片《马兰谣》,讲述以他为代表的浙大人扎根大漠的故事,我看了很感动。”刘佳玮说,奔赴西藏、新疆、青海……学校每年都有几百位基层选调生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只考虑收入和舒适,我觉得愧对老兵身份,也无颜与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分享时代的荣光。”
华东师范大学潘晴——
教书,和学生共同成长
748人到西部,占毕业生总数近一成,其中超90%选择教育等公共服务一线……突出价值引领,对接国家战略,一组最新数据,是华东师大引导大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缩影。
潘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就是其中一员。秦巴腹地,陕西安康,来自困难家庭的她,多次获国家助学金,“国家的资助帮我完成学业,我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马上,她就要去母校安康中学的一所城郊分校任教。
求学上海,回不回西部?非师范生,当不当老师?这些问题曾困扰潘晴。学校“四史”学习教育时的一趟调研让她下定决心。“安康10区县,大部分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干部反复说扶贫先扶智,看来教育确是扶贫的治本之计。”
“去年9月,学校‘教育筑梦’计划启动。看到不少校友扎根贫困地区,让越来越多贫困学子实现人生理想,我也想成为其中一员。”了解到安康学校少、教师缺的情况,潘晴毅然报考母校。
上个月,潘晴成为预备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是树木的生长方向,是河流的曲直蜿蜒。”她计划把在校科研项目引入课堂,带着学生共同探索、快乐学习。
“入党申请时她提到,在革命旧址聆听英烈故事后深受教育、动情落泪。”辅导员侯静惟告诉记者,有人需要帮助,潘晴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相信她会成为立德树人的优秀教师!”据介绍,通过讲政策、树典型,华东师大不断加强苦乐得失的就业观教育。今年专设服务贡献奖,表彰那些选择“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项目就业的毕业生。
眼下,潘晴成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大楼装备先进,教师公寓设施完备,科创中心功能多元……在汉水之滨,一所新建的中学,孩子们正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