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公安部全力侦破积案,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两千余名

“团圆”行动,圆了团聚梦

本报记者 张天培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1日   第 11 版)

  6月8日,在“团圆·我们在行动”四川遂宁分会场,57岁的何秀清抱住自己被拐31年的儿子,喜极而泣。

  感人的重聚场景同样出现在山东济南、江苏徐州、河南平顶山等认亲现场。由公安部刑侦局组织的本次活动共有11组家庭举行认亲。“‘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累计组织认亲近700余场。我们想通过这类活动,让广大群众共同见证与失散亲人团聚的喜悦,同时给仍在苦苦寻亲的父母和孩子信心、鼓励。”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童碧山说。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2066名,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8名。

  运用科技手段,组织专案侦查、协同核查

  “人民群众迫切盼望的,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公安部刑侦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今年1月开始,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实践之一,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由于当年技术水平限制、证据获取难等原因,拐卖儿童积案没有及时侦破。”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处长刘景杰介绍,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办案能力提高,公安机关有能力也有精力全力侦破此类积案。

  据介绍,在“团圆”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认真梳理拐卖儿童积案卷宗、证据线索、在逃嫌疑人,对重大案件组织专案侦查、重点攻坚,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深入研判,寻找案件突破口、缉捕嫌疑人。

  不久前,辽宁朝阳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团圆”行动中公安部重点督办的拐卖儿童案。专案组运用新的科技手段、侦查措施,成功抓获3名潜逃20余年的犯罪嫌疑人,同时通过走访调查、DNA检验等办法,与多地警方合作,找回了10名被拐儿童。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侦查协作机制日趋完善,密切配合、协同核查成为常态,为‘团圆’行动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童碧山说。

  建立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织密安全网

  “听说公安机关在开展‘团圆’行动,能不能帮我找找丢了44年的儿子和女儿?”今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公安局接到辖区居民张斯业报警称,1977年2月,他的两个孩子在乌鲁木齐火车站走失。

  接警后,伊犁州公安局立即采集张斯业血样,同时从其已亡故妻子的遗物入手,检验DNA信息并录入全国打拐DNA系统。多方协助下,今年4月,经复核检验,张斯业夫妇的DNA信息比对成功。5月20日,90岁的张斯业老人终于与子女团圆。

  “‘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对于多年前采集、失去检验比对条件的DNA样本,我们努力重新找到当事人采血检验,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们之前的生活用品提取DN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孙兵说。

  2009年,公安部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不断收集录入被拐卖或者失踪儿童亲属的DNA以及相关信息。“前几年由于技术限制,采血获得的DNA信息较少,得到的比对结果过于宽泛,不能准确确定比对对象。”刘景杰介绍,“团圆”行动开展以后,我们对打拐DNA数据库进行了清理,重新采集、扩充血样数量,完善更新相关信息。

  “‘团圆’行动中找到的失踪被拐儿童里,约50%是基于今年新采集到的DNA数据比对成功的。”童碧山说。

  据了解,为了促进各警种联动实现现案现破、动员群众共同查找失踪儿童,公安机关建立了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各地警方接到孩子走失报案后,将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并在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发布信息。截至今年6月15日,该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4828条,找回4730名儿童,找回率达到98%。

  发动社会力量,继续对拐卖犯罪零容忍

  据介绍,目前,我国DNA检验技术及数据库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检验方法稳定可靠,个体识别精准高效,成为查找认定亲缘身份最准确的方法。

  “我们希望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寻亲人员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进行免费采血。”刘景杰说,为方便尚未采血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和身源不明人员采血,近期全国公安机关在以前免费采血基础上,陆续对外公布了3000多个免费采血点地址和联系电话。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对已采集的血样及时检验,持续开展技术比对。同时,公安机关希望广大群众及时提供失踪被拐儿童有关线索。

  童碧山介绍,公安机关将继续对拐卖犯罪零容忍,对查找解救失踪被拐儿童零懈怠,让更多的不幸家庭圆了团聚梦。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