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2021南京创新周
以创新之力打造城市发展新范本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21日   第 08 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南京踏上建设引领性创新型城市征程的启始年。2021南京创新周以“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为主题,聚焦“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秉持“共创、共享、共赢”理念,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质效提升,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创新周,全力推进“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近年来,南京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如今,创新已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成为城市鲜明气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也为城市保持强大韧性、应对冲击和挑战提供强大支撑。
  以创新为动力 重塑城市竞争力
  2021年1月4日,南京举行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发布2021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原始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开放创新、全域创新、制度创新9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
  南京始终致力于推动创新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建设,大力推动城市间创新资源共享共用,积极推动G42创新走廊建设,打造新产业、新模式的集聚高地。积极落实和争取国家和江苏省各类试点政策,在知识产权保护、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创省级以上重大科创平台。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协同创新高地。
  全民感知创新 赓续发展新动能
  为打造创新名城,吸引各类人才来宁,南京制定了诚意满满的引才政策: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建立高峰、先锋、宁聚、菁英计划体系,力争到2025年集聚优秀人才(团队)100个、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0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000名、累计引进创业就业海外留学人才8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突破10万家;对优秀人才(团队)给予500万—1000万元支持,其中具有标志性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资助最高1亿元。如今,南京城市创新“合伙人”的队伍正不断壮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已达400余家。
  借力创新周,南京走出一条通往高端创新智库的路径。2020南京创新周期间,众多重量级嘉宾相会“云端”、齐聚线下,展开一场场“头脑风暴”。本届创新周将举办“创新+生活”等全民感知创新系列活动,广泛调动全民创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群众拥有创新“获得感”。
  “生根”又“深耕” 拓展国际“朋友圈”
  今年是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第四个年头,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头号活动品牌,南京创新周已成功举办两届,是南京主动谋划的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朋友圈”、吸纳全球优质创新资源的品牌活动。
  2021南京创新周将采取“现场+线上”形式举办中俄大院大所(南京)创新论坛、南京创新周即联即用中国创新生态大会、2021中韩跨境电商产业创新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峰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创新联通世界、面向未来。
  近年来,南京市聚焦“创新名城”建设,“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融入世界科技创新生产链,从整体设计上推动全城创新。通过各片区结合主导产业,聚焦全球创新热点区域,深耕合作国家创新资源,有的放矢与合作国家开展紧密合作和深度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开展深度、双向交流,与24个国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海外协同创新中心29个,一批项目落地生根。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是南京的鲜明标志。创新,是南京发展的恒久动力,也是新时代南京发展的重要命题。2021南京创新周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南京将高举“创新名城”的发展大旗,阔步前行。
  数据来源:南京创新周组委会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