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美丽家园,你我共守护

刘 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7日   第 14 版)

  近期,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亚洲象北移途中,工作人员的精心守护,沿途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大象簇拥着小象抱团睡觉的动人画面,都深深打动了人们。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情景,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这次象群北移路线几乎跨越半个云南,各方全力以赴、合力保护。各地各部门采取柔性措施,沿途护送象群,做好人员疏散,确保人象安全。通过隔离围挡、投喂象食等方式,引导象群避开村镇、城市人口密集区。对北移亚洲象造成的群众经济损失,云南已启动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村民们为野象准备了一车又一车的玉米、菠萝等食物。监测预警人员航拍大象时,把无人机高度保持在100米以上,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从一个个细节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建立了西双版纳等11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253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亚洲象核心种群及关键栖息地的安全。在亚洲象分布区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严厉打击盗猎和非法贸易。近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到目前的300头左右;上世纪90年代,亚洲象分布于云南2个州市、3个县区、14个乡镇,截至去年底,长期活动范围扩大到3个州市、12个县市区、55个乡镇。亚洲象种群扩散,是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体现。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和积极履约者,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从大熊猫到海南长臂猿,从朱鹮到藏羚羊,经过持续努力,许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上升,生存状况不断改善。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既是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版式设计:张芳曼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