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航天员群体:浩瀚太空 书写忠诚(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本报记者 余建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4日   第 02 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
  新华社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勇夺6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全面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胸怀强国梦、矢志强军梦、献身航天梦,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征战太空的超凡本领,先后14人次勇闯苍穹,巡游太空68天,绕地飞行1069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勇夺6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全面胜利,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自从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中国航天员队伍接续飞行,迄今已有11名航天员、14人次执行过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了中国高度。

  中国航天员的脚步,伴随着国家强起来的鼓点,以“世界瞩目的速度”走到一个个新的方位——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用21小时23分钟环绕地球飞行14圈、近60万公里,在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漫漫征途刻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数字。时隔短短两年,费俊龙、聂海胜执行“神六”任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在距地球表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

  2012年6月18日,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不到7分钟、误差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

  2013年6月26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王亚平站在“太空讲台”,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在千万青少年心底播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2016年11月18日,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13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走好新时代征战太空的新征途,建设航天强国、接续飞天梦想,在浩瀚太空书写忠诚,豪情壮志始终在航天员们心中激荡。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