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种地,不妨合理利用算法(微经济)

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8日   第 11 版)

  企业借鉴算法,能够找到最适合的种植区域;地方政府合理利用算法,有利于挖掘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精准发展

  

  深圳投资者赖赣峰,来到滇西小县城弥渡已有两年多。用他的话说,“电脑一算,最适合的就是云南。”

  他的企业近些年转型农业,聚焦樱桃番茄产业。“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又是高原,云南是樱桃番茄的适宜产区。”赖赣峰说,靠着几十年的技术积淀,樱桃番茄产业选址已有一套成熟的算法模型,只要获取相关备选地址的海拔、光照、温度等基础数据,就能确定最适宜产区。

  海拔1500米以上,年光照时长超过2200小时,夏季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含糊的“最适宜”,到了赖赣峰这里都被数据化了,一套算法计算下来,几个备选地址有了排序。

  虽然有个县多次争取,但当地冬季温度偏低、算法排序靠后,没被选中。“倒不是那里种不了,而是投入更高、产出更低。”赖赣峰解释,番茄种植的光照和温度,技术上都可以解决,但耗能会增加生产成本。

  实际上,不仅选址,在产业选择、作物种植上,企业都已经用上了算法——浇多少水、用多少肥,通过智慧云平台在线上就实现了对每个温室的精准管理,用不到行业1/3的成本,收获了传统种植5倍以上的产量。

  算法,让以往一些不太好量化的适宜条件更具体明确。虽然温室、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让人们在寒冬腊月里也能种菜,但天然适宜的温度、光照有助于农业企业降低能耗支出、提高产出。借助算法,地方政府也能进一步挖掘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精准发展产业。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不妨主动合理利用算法。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