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西藏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站上新起点 发展路子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1日   第 10 版)

  图①:游客在西藏林芝市参观游览。
  扎 诺摄
  图②: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的蔬菜大棚。
  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图③: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朗县站附近。
  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产业链升级 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鲜 敢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布仁沟。

  “不管是喂食喂水,还是鸡粪的处理,全是电脑系统自动控制,不仅饲养科学,还没有污染。”虽已上班月余,29岁的饲养员洛桑曲扎对园区内的一切都感到新奇,“这里的一切都是高科技!”

  洛桑曲扎工作的西藏宏农百万羽智能化藏鸡产业园,由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于2020年5月招商引资入驻,是西藏农牧行业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引进的是世界先进生产线和设备,实现了更高质量援藏。”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林介绍说,该藏鸡产业园按照全产业链思路整体设计推进,可实现“一人看管12万羽鸡苗”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产业链尾端生产的有机肥预计年改良土壤5万亩以上,将有效提升山南市高原生物产业现代化水平。项目建成后,年产蛋鸡100万羽,满足西藏地区市场消费90%需求,同步带动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26年援藏实践,必须以高质量援藏为主线,招引一批一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当地产业跨越式发展。”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李修武说,我们还充分发挥湖北产业和科教优势,鼓励湖北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进藏开展科研、产业项目。

  近年来,湖北援藏重点围绕山南市的藏鸡、青稞、核桃、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以西藏宏农、北大荒集团、安琪集团、湖北中旅为龙头,重点吸引全产业链关联企业不断落户,形成要素齐全、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援藏产业链条,助力山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吃上旅游饭 日子更红火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出西藏林芝市区,沿川藏公路东行约70公里,途中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从云雾缭绕中穿出,青冈、云杉、柏木翠绿幽深,这里是林芝著名的景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扎西岗村就位于鲁朗林海景区内。

  扎西岗村依山而建,绿如屏障的小山坡上,农家阁楼错落有致,阁楼四周芳草青青,小溪潺潺。“如今,全村68户中52户开了家庭旅馆,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说,“是旅游让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

  走进村民白玛开设的家庭旅馆,消毒柜、冰箱等现代化设施样样齐全。每间客房都有卫生间,也有免费无线网络。旅馆窗外绿草茵茵的牧场上,游客三五成群地骑马、射箭,有的还穿上了工布服饰拍照留念。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对旅馆硬件的不断改造升级,白玛家庭旅馆一年光旅游收入就有30多万元。

  每年3月底林芝桃花节后,扎西岗村便进入旅游旺季。网红民宿“平措大叔”家庭旅馆生意火爆。“最近我的旅馆天天爆满。”69岁的平措感慨,“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这样红火的日子。在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的老百姓一定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

  近年来,扎西岗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产业,相继拓展了响箭、骑马、藏餐等民俗旅游经营项目,把扎西岗村打造成为集特色农牧业、风情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新农村。仅今年第一季度,扎西岗村旅游接待约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00万元。

 

  环保入人心 高原又增绿

  本报记者 申 琳 徐驭尧

  红叶李、桃树、国槐、蔷薇……盛夏将至,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的双拥公园要比以往更绿。这些树苗都是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普兰县委常委、副县长吕智勇经协调运送到阿里地区的。“这次调运的都是去年试种成功的品种,今年进一步推广,希望把更多绿色留在普兰县。”吕智勇说。

  如今,普兰县城街道越来越绿,广场也更美了,县城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提升,环境也逐步改善。树木的增加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观念。此前,普兰县树木很少,大家植树、爱树意识薄弱;如今,大家都很爱护树苗,并且自发组织一些植树造林活动,珍惜并守护着这片绿意。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对植物的爱护上。这些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普兰县对动物保护的力度也逐步增大。通过在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设置管护员,捕捞鱼类、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也越来越少,普兰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恢复。

  普兰县的环境生态改观是阿里地区生态恢复的缩影。阿里地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和机关庭院绿化行动,2020年完成义务植树2800亩,完成“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2.1万亩,防沙治沙工程29.7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1.8万亩。

  截至2020年底,阿里地区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和资源消耗水平控制在国家、自治区核定范围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以上,主要河湖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阿里地区仍是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孵化高科技 促产业转型

  本报记者 鲜 敢

  “当地盛产红景天、藏木香等传统藏药材,引进一批专家技术人才,可以将药材提取物精细加工,相关产品投用到高端化妆品和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上。”看着厂区内一条条现代化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生产线,西藏新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增尼玛憧憬着未来市场前景。

  这位年轻创业者的底气,来源于西藏昌都新区(高新区)给予的孵化和支持。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昌都新区长期致力于打造高原科技领域项目和企业的专业孵化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

  近年来,在昌都新区的牵线搭桥下,新浩药业相继与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园区不仅在硬件上给力,软件上也配套到位。在国家级孵化平台里,我们可以引入的资源更是全国性的。”丁增尼玛感慨道。

  “目前,我们有在孵企业46家,毕业企业19家,其中生物技术领域企业11家,申请专利的在孵企业占比34.78%。”昌都新区党工委书记美朗松布说,下一步,新区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助力科技孵化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新区的发展与全市突出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大力发展藏东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是密不可分的。”昌都市市长陈军说。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昌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增速位居西藏前列。

 

  种草美生态 打开致富门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5月的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堆乡,成片的紫花苜蓿、燕麦草和绿麦草在风中摇曳。“种草不仅美了村庄,还富了群众。”涅如堆乡乡长嘎玛旦达感叹。

  涅如堆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严寒、风沙肆虐,资源贫瘠、生态脆弱。曾因长期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严重,载畜能力减弱。“放牧时,风沙一刮起来,躲都不知道躲哪儿;白天放完牧,晚上还要给牛羊饲草,因为牛羊根本吃不饱。”53岁的村民土登回忆。

  经过不断探索,2015年,涅如堆乡开始试种绿麦草700亩,平均亩产鲜草达到5000斤以上。人工草地上的绿麦草最高达2米左右,最矮的也有1米多高,而天然草地稀稀疏疏,鲜明的对比,在当地村民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试种成功后,说干就干,争取项目、筹措资金……涅如堆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万亩牧草业基地,又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采取“统一流转土地、引进优质草种、集中种植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统一收割销售”等方式,将分散土地有效整合,基地规模不断增加,成功集中连片种植2.3万亩。

  合作社员工达瓦旺堆说:“我是一名搬迁户,在合作社开拖拉机,一个月有4500元收入,能够在自家门口就业,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如今,涅如堆乡已开辟草业基地2.3万亩,累计生产青干草5800多吨、产值达1400余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70多万元;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劳务收入400余万元,产业分红273.2万元。

 

  组团派专家 医疗大提升

  本报记者 徐驭尧

  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医生次仁罗布还记得自己刚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时的样子。那时,卫生院只有简单的检查设备。“很多检查不能做。”次仁罗布说,更匮乏的是医生的技能。

  “这让我触动很大。我们当医生,如果没有本事帮助病人解除病痛,工作还有什么价值?”次仁罗布说。后来,次仁罗布到县医院工作,硬件水平提升了,但是技能并没有提高多少,他一直很着急,但没有好师傅,他也束手无策。

  转机出现在2019年。林芝市借助援藏专家的技术优势和后方力量,依托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先后培训了本地医护人才7369人次。援藏队员与本地医疗骨干结成帮扶对子130对,制定帮带工作考评办法,并量化了师带徒和重点科室建设目标。

  据介绍,林芝市在岗医务人员1300余人,广东每年派驻林芝医疗队员达到140人以上,占本地医务人员1/10以上。

  次仁罗布师从广东省组团式援藏的专家,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次仁罗布不断提高技术。“老师们的技术好,耐心也好,悉心指导我们每一次医学实践。”次仁罗布说,“他们孜孜不倦的教导,让我从一个普通急诊科医生成长为心内专科医生。”

  如今,次仁罗布已经熟练掌握了许多医疗技术,还不断钻研新技术。“现在,我们医院里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大家都以学技术和学好技术为荣。”次仁罗布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