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汩汩清水 润泽家园(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

王 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7日   第 07 版)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甘肃省静宁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在农村老家,水是很宝贵的,千百年来,乡亲们一直被饮水问题困扰。

  小时候,村里人主要喝山沟里的山泉水。山沟离家3公里多,挑一担水来回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遇到暴雨,泉水里混着泥土,根本无法饮用。还记得第一次和哥哥去抬水,10岁的哥哥和不到7岁的我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摇摇晃晃。到家时,我俩从胸到脚都被水打湿,一桶水连泼带洒只剩下半桶……

  因为缺水,节约用水是自然的习惯。早晨的洗脸水,姊妹们轮流用;洗菜的水奶奶总舍不得倒掉,留着刷锅……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才能摆脱缺水的困境呢?

  上世纪90年代初,父辈们集体出工出钱在村里打了第一口井。井深两丈余,井水甘甜可口,人们不用去3公里以外的沟里挑水了。当时村里的人家都养了不少牲畜,井水太少,根本不够用。于是,村里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井里的水只允许人饮,不允许喂牲畜。随着小村人口的增多,井水也不够喝了,乡亲们不得不重拾扁担去山沟里挑水。

  1995年,为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新型集雨水窖得到全面推广。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两口以上的水窖,集蓄雨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水窖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喝水的状况,天不下雨,窖就蓄不上水,乡亲们还得通过拉水、挑水给窖里补水。

  2009年,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从此,村民们喝水不再靠肩扛手提,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

  到2016年底,静宁县不仅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还建成了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网络体系,并与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精准信息化管理,乡亲们把自来水安装到卫生间、厨房,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日子。

  汩汩清水,润泽家园。饮水安全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未来发展。如今,遍布于乡村沟沟壑壑的自来水厂、供水蓄水池和供水管网,诉说着乡亲们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见证着小康路上的山乡巨变。

  (作者为甘肃省静宁县委宣传部干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