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携手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命运与共)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程是颉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7日   第 03 版)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两国互信和友谊历经70年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坚如磐石。”5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就中巴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时强调指出。

  今年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70年来,中巴两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斗争中彼此支持,在国家发展建设道路上互相帮助,在历史风云的激荡中结伴而行,成为关键时刻靠得住的全天候朋友。近年来,两国积极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深化各领域务实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携手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铁杆”情谊不断深化——

  “国与国友好相处的典范”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堪称国与国友好相处的典范。”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

  70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不变的是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中巴友谊。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给予中方无私而宝贵的帮助。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巴基斯坦出动所有的战略运输机,将全部战略储备帐篷第一时间运到了灾区。随行医疗队为节省飞机空间,拆掉了飞机上的座椅,一路上席地而坐。

  肝胆相照,休戚与共。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努力。2010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医疗救援队,首次派遣大规模车队和直升机执行救援任务,开创了中国对外援助史上的先河。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巴患难与共、真诚互助,两国“铁杆”情谊得到进一步升华。巴方坚定支持中方抗疫,巴政府和社会各界集全国之力向中方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当巴基斯坦遭受疫情时,中方派出医疗专家组,援助多批防疫物资。在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巴基斯坦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新冠疫苗的首个受援国,巴基斯坦军队也是第一个接受中国军队新冠疫苗援助的外国军队。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说,巴基斯坦与中国真诚相交、友谊不附带条件,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两国是真正的好朋友、好兄弟。“越是在困难时刻,就越显示出巴中友谊和团结。”

  务实合作积极推进——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于2013年启动。2015年,习近平主席明确了中巴经济走廊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两国形成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见图,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供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

  “瓜达尔港越来越繁忙,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望着来来往往的货轮,在瓜达尔港工作的装卸工人艾哈迈德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去年以来,瓜达尔港严格落实防疫要求,拓展业务范围,首次系统开展阿富汗货物中转业务、首次开展液化石油气业务、首次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创造了多个第一。艾哈迈德说,过去,当地荒漠化严重,交通闭塞,缺乏水电等基础设施。如今,在港口带动下,瓜达尔市周边新修了公路,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旁遮普省中部的萨希瓦尔,水面倒映着高大的冷却塔,几只鹭鸟在岸边休憩。2017年7月,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框架内首个大型能源项目,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全面建成并实现投产发电,填补了巴基斯坦全国1/4以上的用电缺口。电站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包括先进的超净排放技术等,在产生广泛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确保符合严格的绿色环保标准。

  在拉合尔,由中企承建的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去年10月正式开通运营,巴基斯坦驶入“地铁时代”。该项目连接拉合尔市多个人口密集区,在建期间为当地创造了7000多个工作岗位。项目运维工程师穆罕默德·法伊赞感叹:“中国企业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培养了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增强了我们自主发展地铁交通的能力。”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农融介绍说,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启动后,中国连续6年成为巴最大贸易伙伴,连续7年成为巴最大投资来源国,走廊累计为巴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截至目前,在双方确定的70个早期收获项目中,已有46个项目启动或完成。

  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事务局主席巴杰瓦说,巴中经济走廊项目填补了巴在能源、通信等方面的空白,接下来将通过推进工业化和扩大农业领域合作,创造更多就业和投资机会,让走廊建设惠及更多民众。

  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两国友谊的故事说不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中国,人们亲切地把巴基斯坦称为“巴铁”,意为“像钢铁一样坚固牢靠的朋友”。在巴基斯坦,巴中友谊的印记随处可见,两国友谊的故事广为传颂。

  在巴北部吉尔吉特地区,喀喇昆仑公路蜿蜒前行。作为中巴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喀喇昆仑公路于1978年建成通车。因为地势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修建过程异常艰难。如今这条公路向南延伸,二期项目(赫韦利扬至塔科特段)去年7月正式全线通车。两国人民用汗水和鲜血浇筑成的这条公路被称为“中巴友谊路”。在吉尔吉特的一座烈士陵园,长眠着80多位因为修建道路而牺牲的中国工人。5位当地民众自发常年守护烈士陵园。满头白发的老人阿里·艾哈迈德说,将来还会让子孙继续坚守。

  近年来,中巴双方人员往来、语言培训、青年交流、地方友城、传媒和智库合作等不断深入,两国民众的心也贴得更近了。FM98中巴友谊台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巴基斯坦国家广播电台的合作项目。电台成立6年来,推出的“友谊茶社”等节目在当地深受欢迎。主持人兹山·阿迪尔在直播间做节目时,热线电话响个不停,他常常自豪地说:“我工作在巴中友谊的‘最前沿’,我为此自豪。”

  日前,人民日报社与巴基斯坦《国民报》联合推出特刊,生动介绍中巴经济走廊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的变化。巴基斯坦资深媒体人米安说,两国媒体合作日益紧密,不断丰富巴中友谊的内涵。“巴中合作的报道天天有,两国友谊的故事说不完。”

  为庆祝中巴建交70周年,两国政府已商定年内共同举办120余场庆祝活动,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地方、科教文卫等广泛领域。中巴双方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传统友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进一步拉紧两国人民心灵之间的纽带,推动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本报伊斯兰堡5月26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