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广东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推进改革创新 提高发展质量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5日   第 10 版)

  图①: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迄今已举办129届,为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合作共赢的桥梁。
  李 煜摄
  图②:肇庆汽车智能工厂总装车间全自动玻璃涂胶系统。
  段建新摄
  图③:港珠澳大桥。
  人民视觉

  制造变创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洪秋婷

  加强技术研发,一口气拿下多项国际专利,彻底解决铝材窗户容易漏风透湿的问题,这让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坚美铝业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管理部主任周玉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更有信心。

  坚美铝业虽是一家传统企业,但同许多广东制造业企业一样,骨子里的创新基因与生俱来。周玉焕介绍,公司创业初期仅有一台挤压机、一座熔铸炉,而且挤压机还是日本上世纪80年代淘汰的注塑机,技术工艺非常落后。经过多年不断的科研攻关,终于掌握了核心技术。“现在坚美有50多台挤压机、20多座熔铸炉,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周玉焕说。

  坚美铝业也曾想着走技术引进之路,但渐渐发现这条路越走越窄。“引进的技术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转型升级必须要靠自主创新。”周玉焕介绍,2010年,坚美铝业引进一条意大利自动包装线,却发现并不适用,效率很低。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设备研发部,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列全自动化铝型材包装机。“去年,我们靠着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了1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周玉焕说。

  坚美铝业的转型升级,是拥有近300万家工业企业的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相继出台《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出一批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企业。

  去年,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九成,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广东制造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孵化基地,助力港澳青年圆梦

  本报记者  姜晓丹

  “租金减免20万元,还有创新创业补贴……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在广州黄埔区励弘文创旗舰园的办公室里,香港青年刘鸣翻看着报表上的各项优惠政策,不住地感慨。

  3年前,刘鸣创办的施德朗(广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创意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讲解政策,指导他填报申请,“政策真贴心!服务真暖心!”

  “不仅如此,园区还为创业青年量身定制了知识产权培训、金融专题培训、港澳青年项目路演会等活动。”该园区总经理严捷表示,基地的各项工作就是为了推进区域创新、孵化潜力新锐,带动港澳中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基地已有28家优秀港澳数字创意类项目企业入驻,知识产权覆盖率90%以上,每年开展相关港澳活动20多场。

  在广东各地,这样的孵化基地正蓬勃发展,目前仅广州黄埔区的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载体的总孵化面积就达7.7万平方米,累计引进服务港澳台项目107个。

  为了让港澳青年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2019年5月,广东省制定方案,要求在珠三角9市各建设至少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推动成立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共享人才、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高地。

  这些年,刘鸣和科技团队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能够更专注于科技研发,“现在我们有顶尖的研发团队,取得多项发明专利,还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腾讯、华为等大企业的合作供应商。”

  2020年,在园区指导下,刘鸣的企业与广东岭南技术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在学校设立了实训基地,“大湾区是一片发展的热土,我们要带动更多人一起奔跑!”

  

  拓红色资源,老区人吃上旅游饭

  本报记者  吴  冰  李  刚

  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东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百庆楼旁,村民戴木贵正忙着为游客准备红军茶。这种由野生香菜、薄荷、新鲜茶叶、芝麻、花生仁和炒米等材料制作的擂茶,吃起来口齿生香、生津止渴。戴木贵介绍说,当年红军来到中洞村驻扎,村民热情地以擂茶招待。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便将擂茶改名为“红军茶”。如今擂茶的制作工艺已经成为惠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洞村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东北部,毗邻海陆丰。1922年深秋,彭湃在这里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土地革命时期,中洞是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师师部所在地,是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中洞共有革命遗址30多处,是省定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惠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漫步在中洞村村道,百庆楼、红军井、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目之所及,处处是红色记忆;耳之所闻,处处是红色故事。中洞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江明坤介绍,近年来,政府部门在中洞投入近7亿元修复革命遗(旧)址。去年以来,到中洞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普通游客累计超过40万人次。

  目前,中洞村已被列为惠州市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推荐点,以“中洞改编”为题材创作的情景报告剧《东江红都》在全社会热播,引起广泛反响。

  游客多了,返乡创业的村民也多了,戴木贵以前在外务工,现在他把“红军茶”经营得风生水起。

  丘荣相是在中洞村第一个开民宿的村民。2017年,在惠东做装修工程的丘荣相,看到中洞村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修复革命遗址,便回乡开起了“根据地民宿”,如今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民宿。

  

  数字化赋能,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罗艾桦

  做纺织服装生意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合适的布。这块“合适的布”需要找多久?在10年前,要一周甚至更久,而现在依托数字化平台,一周内就可以完成设计、销售、生产、发货,其中找布这个环节只需要5分钟。

  “要用物联网手段,让找布不再难!”2013年,赵振洪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创办了致景科技,如今其旗下的布匹面料数据库已经覆盖全国市场可见面料的90%以上。“通过对纺织服装生产、交易、流通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采购、交易和供应链协同效率,我们已经帮助织布厂将机器开机率提高了30%。”赵振洪说。

  致景科技的故事,正是广东大力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扶持政策,目前已有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个,重点引进培育了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服务商370多家,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琶洲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不仅有一大批“灌木”式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茁壮成长,也有腾讯等21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参天大树”引领风潮。

  今年,广州琶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还获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高层级创新平台。2020年,琶洲营业收入达2690.14亿元,是2015年的2.9倍。目前,琶洲已落地全省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和全省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38个重要建设项目中,唯品会、赫基等项目已投入使用。

  

  “组团式”帮扶,夯实基层医疗力量

  本报记者  程远州

  用力握住超超(化名)父亲因激动而颤抖的手,方明说:“我们到佛冈来帮扶,就是为了让你们大病急病不出县。”方明是广东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刚上任的院长,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重症救治专家,是广东实施三甲公立医院对县级医院“组团式”帮扶行动的一员。

  今年1月底,5岁的超超因围墙倒塌受压致伤,被送入佛冈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情危重,医院准备手术。因为担心县级医院的治疗水平不够,超超父母强烈要求转院到广州的大医院治疗。长途转院颠簸极易出现大出血,经过医生劝说,超超父母最终同意在县医院手术。他们没想到的是,受益于“组团式”帮扶,这台手术竟有6位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参与,另有多名省人民医院专家在后方会诊。当夜,超超的生命险情被解除了,目前正在顺利康复中。

  多年来,由于佛冈县医疗技术存在短板,当地群众一旦得了急病、重病,往往长途跋涉到广州求医。“‘组团式’帮扶,可以把大医院较高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下沉到县级医院,加快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形成分级诊疗秩序,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说,广东通过“组团式”帮扶,院包院、院包科、科包科,已在粤东、粤西、粤北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15个地级市70个县市区逐渐建立一支带不走的“珠三角医疗队”,同时在104个县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形成了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的县镇村分级诊疗格局。

  变“输血”为“造血”,通过“组团式”帮扶,广东共有3000余名基层卫生人员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10.3万余名本地医务人员接受培训,1422项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受援医院申请并立项137项科技项目,医院的人才素质、专科能力、管理水平得到较快提升,越来越多居民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形成。

  

  促老街新生,打造亮丽文化名片

  本报记者  李  刚

  周末一大早,陈涵鸿和黄惠华夫妇来到汕头老城小公园开埠区文明驿站,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最近游客一天比一天多了。”作为小公园志愿服务队队长,妻子黄惠华介绍,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的文化标志,从这里走出去的潮汕籍华侨数不胜数,很多时候,志愿服务队是为那些回乡的华侨华人提供问询、带路、免费茶水等志愿服务的。

  开埠区是汕头老城区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标志,是潮汕地区商业、文化中心,南生公司百货大楼的繁华以及安平路灯光夜市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小公园开埠区里拥有大面积的骑楼群,包括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大清邮局等历史文物建筑。汕头老城那段悠长的故事,留存在老街的石板蹬道处,镌刻在骑楼的窗台楼阁间。

  近年来,汕头全力推进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金平区西堤路骑楼“修旧如旧”试点工作启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浓缩展示了汕头开埠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侨批文物馆则向大家讲述了关于潮汕华侨的家国情怀、责任信用与担当的往事……如今的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再次成为汕头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汕头开埠的历史与潮汕籍华侨的历史紧密相连。”陈涵鸿说,国家的发展建设与这些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志愿者们在这里守候的是一道风景,也愿意为大家守住历史记忆。

  版式设计:沈亦伶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