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革命先驱者彭湃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故事被搬上舞台。
由南方歌舞团创排的民族歌剧《红流澎湃》,分两幕六场和前后序曲尾声。编剧从真实史料中提炼歌剧故事,将笔墨着重于彭湃的日常生活细节,表现英雄成长历程中的情感与情怀,写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共产党人。
编剧从歌剧创作规律出发,给彭湃、彭夫人蔡素屏和彭母周凤、祖父彭藩等角色设置不同声部。唱词基本依照汉语特有的四声八调十三辙的声韵格律,写出了角色身份。
该剧音乐富有民族特色,通篇采用中国式的旋法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潮汕地区特有的渔歌田歌、乡谣俚曲,民间音乐素材的选取化用,体现出创作者的巧思。彭湃、素屏的咏叹、重唱包括男声、女声、混声合唱,突出了民族性、可听性。
女一号素屏的“独白”、素屏和周凤婆媳的“对话”温婉柔美,男一号汉育(彭湃)的“独白”、他和农友的“交谈”刚柔兼济。农人吟唱的《薅草谣》、狱友哼鸣的《国际歌》,也被作曲家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起风了”的宏愿,到“哭爷爷”的无尽悲叹,从“长天里狂飙起”到涌动激情,男高音的歌声传递着人物丰富充沛的感情。在杜鸣的音乐书写中,彭湃的人物形象更为可敬可信。从“看那天上冷月”的沉吟,到“阿湃何时会还”的焦灼不安,再到“一颗心随你是眼前天边”的牵挂,女高音的歌声唱出了角色细腻的心曲。
曾以舞剧《边城》荣获“文华大奖”的国家一级编导谢晓泳,设计的视觉风格独树一帜。舞美设计吴天以简约素淡的笔调、服装设计孙玉玲以浓淡相宜的色彩、灯光设计胡耀辉以冷暖分明的层次,赋予《红流澎湃》既有年代感,又具地域风情的显著视觉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