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民主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2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农村有了人才,产业才会更加兴旺”(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刘洪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0日   第 18 版)

  “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改善明显,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廷波十分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治理。

  “农村存在的占道、小广告、乱涂乱画、垃圾乱堆乱倒等现象,更多是通过村规民约等进行劝阻,缺少有力的管理手段。”唐廷波建议,除了加大评比表彰力度,通过以奖代补调动群众自觉维护乡村卫生环境的积极性,还应该健全乡镇保洁队伍,以管建结合的方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早日实现“农村美”的目标。

  “代表要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唐廷波说。地处辽西山区的水泉村干旱少雨,村民们世世代代靠天吃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唐廷波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打造了以休闲观光、采摘、农事体验、婚纱摄影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基地,让全村114名贫困户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村集体收入超过110万元。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唐廷波除了积极参加各项视察、调研活动,了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还采用拉家常似的调研走访,收集民意。

  “我自己就是个农民,和大家伙沟通没有任何障碍,老百姓也愿意和我说点掏心窝子的贴心话。”唐廷波说。在唐廷波的手机中,有多个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工作群,里面大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有些想法,就给我发语音,有的还配上照片。”唐廷波笑着说。

  除了关注农村环境整治,唐廷波还十分注意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有熟悉农村的人才队伍。农村有了人才,产业才会更加兴旺。”唐廷波建议,在职称、职级、待遇等激励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专业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给村民传授养殖、种植、生产等方面的新技术。

  “当一天代表,就要尽一天职责。我一定要了解农民的想法和心声,把农民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3年多来,在全国两会期间,唐廷波提出了涉及农业、农村和民生方面建议14件,其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标准”“提高大病报销比例,预防因病致贫”等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并被采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