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读一段段史料,看一张张图片,听一个个故事,仿佛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感受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1938年,党中央一声令下,“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挺进鲁南,齐鲁抗战燃烽火,战士热血洒疆场。前方打胜仗,人民是保障。沂蒙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军民同吃一锅饭,同燃一灯油,同心保家园。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人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车轮滚滚,前送粮蛋,后运伤员。部队打到哪儿,沂蒙人民就支援到哪里。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是什么力量让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答案就写在鲜活的历史里。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不拿人民一针一线,却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为人民谋解放而浴血奋战。他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深深感染了老区人民,“一心为民”与“一心向党”相向而生。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我们要铭记党的光辉历程,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让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