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发言摘编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9日   第 15 版)

  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  郭卫民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我们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提供了中国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一个典型案例。怒江州曾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长期困扰这里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历史性改善,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得以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不断显现,峡谷大地欣欣向荣。

  怒江的变化是中国大规模减贫的一个缩影,怒江的减贫成就也是脱贫攻坚中国经验的生动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扶贫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注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中国的脱贫攻坚是全球消除贫困共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样本。共同总结研究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深入探讨全球减贫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脱贫攻坚进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外讲好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有助于各国人士了解一个全面、真实、客观的中国。我们应该借助各类交流平台,综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文化传播、信息发布等多种渠道方式,生动讲好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持续加大对中国摆脱贫困的关注和研究力度,积极传递客观真实的中国减贫信息,推动减贫事业的国际传播,有效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在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得到了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大力支持。当前,全球减贫任务十分艰巨。要深入推进减贫国际合作,积极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的减贫理念与方法,汇聚全球减贫合力。要聚焦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挑战,尽己所能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减贫成果在更大范围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互学经验,共探减贫新思路

  阿根廷众议院副议长  希奥哈

  减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贫困并非不可战胜。消除贫困不仅是所有政府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事实证明,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努力。近几十年来很多国家将减少贫困作为主要施政目标。

  阿根廷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始终将减贫放在首位。如何战胜贫穷,如何消除或至少减轻贫穷的经验应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财富。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不仅使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且分享他们的经验、知识、方法和所处的复杂情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阿根廷以及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更多人面临健康和贫困的威胁。在阿根廷,我们致力于推动实行累进税制,让经济上更有能力的公民能够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推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我认为,所有国家都应努力探索减贫的新途径。毫无疑问,我们应继续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成功经验,并共同探讨更加高效的减贫新思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想借此机会向中国人民和政府,向习近平主席致以问候和祝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祝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取得这一伟大成就。中国的变化令人惊叹,这项成就对致力于减贫工作的人而言是极大的鼓舞。

  中国的成就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远见卓识。中国在减贫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贫困治理之路。“精准脱贫”和“志智双扶”等一系列方针策略无不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与优越性。

  过去5年,阿根廷正义党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交流经验并深化政治关系,在我担任正义党主席期间见证了两个政党之间的协作。如今正义党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党层面,在政府工作上也相辅相成,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坚信中国的成就可以为阿根廷和其他国家提供良好借鉴。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从而拓展全球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

  

  坚持开放包容,携手消除贫困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消除贫困、过上富裕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各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的减贫和发展成就,展示出中国道路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显著成效,也极大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其中的创新理论、有效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减贫脱贫的过程中,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也与各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中国发起“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在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实施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使合作国家人民从中国经验中获取了有益借鉴。

  如何在推进全球贫困治理和现代化发展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谈几点思考。

  第一,汇聚各方智慧,共享减贫知识产品。近年来,各国在消除贫困、推进现代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我们将充分用好“中国扶贫在线”“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等途径,开展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推动发展经验交流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深化交流互鉴,完善减贫合作机制。在全球减贫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基于不同的国情,形成了不同的减贫和发展模式,加强交流互鉴对全球减贫事业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将继续办好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等减贫交流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健全合作机制,合力共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良策。

  第三,坚守人类情怀,共同建设美好世界。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中国为摆脱贫困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对其他身处贫困之中的国家和人民感同身受。各国应顺应时代发展,坚持开放包容,携手消除贫困,谋求共同发展,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世界共识,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一步步变为可以触摸的现实。

  

  共享信息、资源,加强合作联动

  泰国前副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  功·塔帕朗西

  去年,中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这里,我要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达热烈的祝贺。

  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各种形式的贫困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与肆虐更是大大加深了全球贫困治理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还能如期兑现全面消除贫困的承诺,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相信,不光是泰国,全世界都对中国减贫的智慧和经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我曾多次访问云南,目睹了云南各地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充分发挥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制度优势,全国上下齐心与贫困斗争的故事让我倍受感动和启发。我尤其赞赏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智慧。中国政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有针对性地分析、制定和实施帮扶措施,精准识别并解决人民实际的生活困难,大大提高了扶贫的效率和效益。此外,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还充分将扶贫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电子商务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借助互联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扩大农产品的销路,切实提高农民的收益。这些宝贵的经验非常值得包括泰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

  农业是泰国传统的经济产业。我相信,借鉴中国在电商扶贫、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作物新品种研发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推进泰国的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来,中泰双方不断开展务实合作。中国的宝贵经验为泰国减贫提供了新的灵感与思路。衷心希望,未来泰中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减贫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尽管我们的文化各不相同,语言千差万别,但面对消除贫困这样的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都肩负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凝聚力量,找到有效的沟通方法共享信息和资源,加强各国的合作及各个产业的联动,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我相信,通过本次论坛,与会各方一定能深入分享交流彼此的有益经验,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减贫智慧,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减贫方案。

  

  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发展机会

  佛得角共和国驻华大使  塔尼亚·罗穆阿尔多

  很高兴再次来到多姿多彩的云南,来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庆祝中国在脱贫和现代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允许我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他们迄今取得的惊人成就,特别是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成果。

  此前,我组织外交代表团前往福建和陕西两省,亲眼见证中国如何成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如何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也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高度重视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特别是在贫困、失业、饥饿、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民生问题上,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当地民众不仅是扶贫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积极参与者。这些地方和项目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如何在当地落实因地制宜的脱贫和现代化发展项目,同时做到对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正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所阐述的那样,贫困与脱贫攻坚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去年,中国成功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目标,树立了全球榜样,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和认可。中国的脱贫经验向我们展现了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方案,凭借可持续的创新和现代技术,提高整体生产能力,并促进贸易和投资。

  佛得角,是一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包括佛得角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学习中国的重要经验,而且中国也愿意随时向各国分享其优秀经验。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对外援助,“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扶持。它是友谊和信任的象征,也是追求合作共赢的方式”。我们期待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等平台,加强与中国在脱贫和发展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今年是佛得角和中国建交45周年,我谨借此机会感谢和祝贺所有为两国友谊、互信和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们。

  

  共同推进国际减贫事业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副局长  刘春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与贫困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的奇迹。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对促进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记录了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了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了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作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我有几点看法:

  开展减贫交流合作,要互学互鉴。世界各国国情各异、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减贫的方式方法、路径手段也有所不同。中国注重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减贫理念和经验,也愿意与国际社会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促进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

  开展减贫交流合作,要讲好中国脱贫故事。中国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脱贫攻坚,是国际社会感知中国的一把钥匙,要生动形象讲好这些脱贫故事,增进境外公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开展减贫交流合作,要加强“请进来”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又处在快速的发展变化当中,真正读懂中国并不容易。希望更多的外国朋友能够来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实地了解中国减贫故事,亲身感受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变化,可以更好地读懂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努力,继续深化减贫领域交流合作,携手推进国际减贫事业发展,为建设一个进步、繁荣、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为实现更美好繁荣的世界作贡献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  常启德

  过去一年,世界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超3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不但是一场健康危机,也是一场经济、社会和人道主义危机,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冲击。世界银行估计,到2021年底,多达1.5亿人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重新陷入极端贫困。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在2020年仍然取得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之一。在过去8年里,中国帮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得益于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所述,这一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各国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该如何引导国际社会迈向人类想要的未来。2015年,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我们的共同蓝图,为现在以及未来的人类和地球带来和平与繁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是应对整个世界面临的紧密联系而又复杂的挑战,不仅仅是贫困,还有不平等、粮食短缺和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我们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要完成“行动十年”计划,中国的发展奇迹值得世界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7亿的人口摆脱贫困。中国的成就并非偶然。中国的发展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开放市场、还是农业部门准入方面,中国的减贫经验都值得学习。

  贫困现象是动态的、多层面的。为了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一项“无贫困”,我们必须消除世界各地一切形式的贫困。为了保护这些年的发展成果,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使命保持高度一致,即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加强实际监测和帮扶,防止一些人群返贫,同时对农村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以及常态化、科学性的帮扶。提高保护优质耕地的标准,确保粮食供应,中国提出2021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这也是世界和中国减贫努力的价值所在。

  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确保持续减贫惠及每个人,全面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种追求正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质。

  

  支持更多国家分享中国经验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  屈四喜

  摆脱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期盼,是联合国追求的主要目标。当全球正努力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回归经济社会发展正轨的时候,我们齐聚云南怒江,共同探讨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政府和人民以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呕心沥血的实干,在2020年历史性地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大大加快了全球反贫困进程,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中国在消灭绝对贫困等方面的成就耀眼。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5个联合国机构之一,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曾在中国实施了华侨安置、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畜牧水产发展、灾后重建、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70多个大型无偿援助项目,直接惠及了3000多万百姓。

  在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合作,在中国安徽、湖南、广西、甘肃、吉林等地开展小农价值链建设、乡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等创新试点合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合作,对亚非拉急需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帮助他们应对饥荒、重拾信心。作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卓越中心,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积极通过政策对话、技术培训与交流、派遣专家等方式,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和借鉴中国在贫困治理、减灾防灾、产后减损、气候变化应对、营养改善等方面经验,推动并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发展。

  中国是引领和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消除贫困、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丰富了世界文明发展理论和实践,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愿与中国和其他伙伴加强合作,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建设一个没有饥饿和贫穷的世界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