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江西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创新引领 绿色崛起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9日   第 10 版)

  图①: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基地一景。
  汪 湧摄(人民视觉)
  图②:江铜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
  李海波摄(人民视觉)
  图③: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西动车所存车线一瞥。
  鲍赣生摄(人民视觉)
  版式设计:张丹峰

  科技驱动 塑造新优势

  本报记者  朱  磊

  驱车驶入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初教—5型教练机。1954年,航空工业的开拓者们在这里将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送上蓝天。继续往里走,南昌市高新区瑶湖机场试飞跑道上,一架ARJ21支线飞机正在滑行起飞。

  近年来,南昌把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来抓,拉开“双核一平台”(即南昌航空城、空港新城、航空公共服务平台)航空产业全景图。

  今年以来,南昌航空产业加快落子布局:3月31日,与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陆上运营项目,打造国内直升机通航综合基地;4月24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全面竣工……今年1至2月,南昌市航空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4%。一季度,全市航空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1.1%。

  航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是南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缩影。

  “2020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449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63.01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6.48%和34.58%。”南昌市发改委主任贾彧超介绍,2020年南昌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超过2000家,同比增长42.3%;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新认定50个市级研发平台。

  坚持创新发展,南昌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南昌同兴达智能显示有限公司车间,一排排半个小指甲盖大小的光学摄像模组产品正在进行“精准调焦”,月产能达2200万颗。“2020年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增长134.1%,销售额达5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9%。”南昌同兴达智能显示有限公司副总裁熊伟说。

  目前,南昌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在全市八大工业主导产业中排名第一,今年1至3月,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高于八大工业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14.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399.34亿元,同比增长76.9%。

  

  数字赋能 迸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杨颜菲

  “我们工厂在云端有个数字‘双胞胎’!”上饶市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吴俊一脸笑容。

  在位于上饶经济开发区的爱驰汽车工厂里,上千个由电脑控制的巨大机械臂此起彼伏。仅用4秒钟,一块钢板就被冲压成一个车门部件。吴俊所说的“数字双胞胎”,就藏在整个工厂的中央控制系统中:3D动态建模,1∶1高度还原,实体工厂运行的每一步都在“虚拟工厂”同时进行。

  过去,赶上新车型投产,工厂就得部分停工,反复实验,让生产线适应新的车型。这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从人员到物料投入巨大。“虚拟工厂”的出现,则带来全新的可能。新的零部件进厂,就开始了数字化“变身”,成为“虚拟工厂”里的一个小数据。无论是操作参数还是零件调配,工程师只需在“虚拟工厂”里一遍遍推演,就能寻找到最合适的参数。

  “搭上了数字快车,我们的产品换代、生产线升级整体比以前快了一倍。”吴俊说。

  近年来,从大力推进新基建到设立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服务站,上饶着力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生产光伏组件的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内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齿轮带动传送带,一块块电池片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电脑驱动的运输小车往来穿梭。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企业年产能达到了31吉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上饶数字经济企业主体从100家发展到1300多家,传统优势产业中的3100余家企业已接入“云上平台”,数字经济产值从7亿元跃升到505亿元。

  

  动能转换 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周  欢

  “我们研制的这块锂电池,能够在26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下为汽车提供超过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普通电动汽车的1.5倍,在60摄氏度或零下30摄氏度的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充电、放电。”江西远东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正和说。

  去年底,江西远东电池有限公司研究院成功研制出国际车电大圆柱—铝壳电池。通过与知名跨国汽车企业合作,这款电池目前已进入量产前的测试阶段。

  走进远东电池公司位于江西宜春的组装车间,智能化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仅13名工人即可完成配料、涂布、碾压和分切、卷绕等工序。生产线上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原材料,公司均不直接生产,从宜春当地企业采购。

  宜春锂云母矿资源丰富,经过10余年发展,形成从锂矿采选、锂盐制备到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和锂电池生产的产业链。

  “锂电池产业链带动作用最强的是动力锂电池应用环节,只有进一步向后端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更大效益。”宜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何敏说,宜春把锂电新能源作为首位产业打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家,在建项目21个,2020年完成业务收入194.5亿元。

  加快动能转换,既要“有中生新”,也要“无中生有”。宜春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优势。宜春大数据产业园内,数娱文创、电商直播、人力资源、数据应用等主要产业板块已基本形成。各县区结合优势产业,打造智慧医药产业园、智慧教育产业园和智慧物流产业园,各有特色。

  

  护好山水 发展新产业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杨颜菲

  抵押了自家的200亩林地收益权,抚州市资溪县彭坊村村民金竹富从县里的“两山银行”贷来30万元。他经营的竹加工厂由此扩大生产规模,月销售额提高了40万元。

  2020年8月,江西省首个“两山银行”在资溪县挂牌成立。通过提供评估、收储、运营、交易以及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两山银行”培育生态经济市场经营主体,提升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成效。

  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抚州近年来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确权、抵押、流转等方面积极尝试,在生态补偿、生态产权融资、生态权益交易等方面主动作为,完善生态优势转化机制。

  2016年起,抚州市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编制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与核算办法。2020年底,抚州公布2019年全市生态产品总价值为3907.35亿元,是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2.59倍。

  在完成确权、量化、评估等基础工作后,抚州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在金溪县竹桥村,村民余秀峰的老房子古色古香,颇具韵味。不久前,金溪县腾飞旅游建设有限公司对余秀峰的房子进行了修缮,资金就来自于金溪县的创新金融产品“古屋贷”。腾飞旅游建设有限公司以古村经营权为抵押,获得3亿元贷款。

  “修缮改造,激活了这些始建于明代的古宅,进而将其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上饶银行抚州分行行长助理何流说,腾飞公司投资修缮的古村有20个,仅古建筑租金收入每年就达6000多万元。

  抚州的好山好水正不断“卖”出好价钱。“十三五”期间,抚州市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20个,农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补链强链 产业壮筋骨

  本报记者  周  欢

  “滋滋滋……”激光镌刻机下,经过铝挤、精雕、压铸等工序,一块块平板电脑后壳被打上品牌标识字样。

  “订单生产现已排到明年。”吉安米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声富告诉记者,米田科技是吉安市首家高精密模具制造企业,今年4月建成投产。

  米田科技落户的背后,是吉安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不懈努力。

  吉安自2016年起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重点打造,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壮链。2017年,吉安引进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填补了本地无高端覆铜板生产厂商的空白,公司年产量的30%供应给吉安本地数十家下游企业。

  如今在吉安,半导体照明主要原材料实现自产自销;电子线路板主要原材料铜箔、覆铜板、油墨、干膜等生产企业均有布局;数字视听产业的音频芯片、电源芯片、蓝牙模块自我配套比重达45%……

  “从产业集聚,到龙头带动、配套支撑、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吉安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吉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国栋说,吉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约50%的原材料从吉安其它配套企业采购,部分企业相互依存度达100%,形成了LED、数字视听、通信终端及传输设备、电子线路板、触控显示、电子元器件六大产业集聚发展。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达352家,营业收入达1706.6亿元。

  “下一步,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将向5G制造和新兴信息产业两个细分领域发力,导入物联网、区块链信息技术,持续拓展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黄国栋说。

  

  内陆开放 崛起新高地

  本报记者  周  欢

  2014年,60万元。

  2020年,1.5亿元!

  7年间,位于赣州市的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外贸额陡增250倍,奥秘何在?

  “因港而兴!”总经理申飞给出答案。

  “2014年前,我们很少接外贸订单,客户在哪里、货柜怎么装、风险如何防控,都不了解。”2015年,赣州国际陆港建成运营,港口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家有儿女家具公司发出了经赣州国际陆港的第一条外贸货柜,利润翻番。

  “不沿海、不沿边,外贸出口也很便利。”申飞举出赣州国际陆港带来的三大优势: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本地报关快捷便利,配套企业加速集聚。

  赣州飞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配套企业。“家具公司只需提供木材品种,我们即可全球找货,第一时间配送至工厂。”公司副总经理陈朝佛领着记者走进紧邻赣州国际陆港的仓库,这里面积达1.2万平方米,堆满了从国外运来的云杉木和松木。

  “过去,从广东运一条货柜回赣州,运费5000多元,如今降至3000元以下,每年节省运费1000万元,而且在赣州即可完成全部报关流程。”陈朝佛说。

  有了赣州国际陆港带来的便利,赣州家具产业加快实现了“木材全球买,家具全球卖”,产值从2014年的700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逾2000亿元。

  “区域性国际货物集散中心效应正在显现。”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主任罗永锋说,赣州国际陆港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国际货物集散地,现有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5条铁海联运线路和26条内贸班列,2020年分别开行238列、1553列和15111列,总吞吐量达18.6万标箱。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