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专家为陕西柞水木耳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实施科技帮扶促进成果转化(专家观点)

本报记者 喻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7日   第 19 版)

  近年来,小小木耳成为陕西省柞水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如何保持木耳产业良好发展势头?不久前,在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食用菌协会、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柞水木耳振兴2021科技之春活动上,专家对此建言献策。

  “要把木耳科技、木耳产业、木耳文化统筹起来,过去木耳帮助了柞水脱贫,今后还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说。

  2017年,科技部牵线搭桥,帮助柞水县引进了李玉院士团队。菌种好,菌才好。李玉院士团队多次深入柞水,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了柞水本地主栽木耳品种,创制和选育了适合柞水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为当地木耳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会专家认为,“柞水木耳”品牌处于加速上升期,此时特别需要注意保障产品品质,建议做好标准,严格控制品质,维护健康、安全、高品质的口碑。同时,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做到木耳产业生产全程、全链条溯源。

  一些农户不熟悉现代化菌包生产流程,影响了木耳产品的标准质量。为此,活动现场发布了《木耳产业标准化发展柞水共识》,全国木耳主产基地县在加快木耳菌种菌包、种植技术、菌用机械等全产业链标准制定步伐;强化标准推广应用,在木耳主产区加大技术培训,提升菌农素质,切实提升主产区标准化作业水平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专家认为,柞水木耳快速发展,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未来还需在数字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上继续发力,助力木耳产业更好更快走出大山。

  当前,柞水木耳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够强。“科技部将继续坚持‘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实施科技帮扶项目、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支持柞水县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胡益锋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