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我,作为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现在的我,奋战在医院一线,挽救患者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我奋斗拼搏的精神指引,让我时刻牢记初心与使命。”
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队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结合自己一年来的实践,深入思考作为共产党员和青年医生的初心与使命,写下了这样一段感言。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希望他们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一年多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成员和北大医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奋战,守护人民健康,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
一
2020年3月10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作为医疗专家代表,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乔院长第一时间把总书记的肯定和嘱托传达给了队员们,让我们年轻人备受鼓舞。随后,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尽管已过去一年多,回忆起当时在抗疫一线收到总书记回信时的兴奋心情,吴超依然十分激动。
“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既感动又充满力量。”吴超说。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全体队员都备感振奋。他们告诉记者:“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们将抗疫精神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继续发扬光大,在为患者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青春之花在工作一线绽放。”
二
采访中,几名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队员表示,每一次问诊、每一次救治及抢救,都要更加关爱病人、体贴患者,这是他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5月,刚刚结束隔离回到科室工作,吴超就在急诊中碰到了一名93岁的老人,他被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侧肢体偏瘫,需要急诊做个小手术。虽然手术难度不大,但是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陪住照顾。当时,医院护工短缺,而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他在国内唯一的家属是一名90岁的老奶奶。
回想起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医疗队曾在隔离病房为一对老夫妻设立“家庭病房”,吴超和同事一起,也为这名高龄患者专门设立了家庭病房。手术后,两名老人被安排在一个单人间,医生护士主动为老人打饭喂饭、购买生活用品、翻身拍背等。经过一个月的悉心照顾,老人顺利出院。
“总书记的嘱托,激励我们年轻人更快地成长起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队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治医师刘中砥说,一年多来,队员们砥砺意志品质,增长工作本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帮助、送去爱心。
三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激励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也激励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更多的“90后”和“00后”医学生。
“师兄师姐们奔赴抗疫一线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生曹梦奇说,“我要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毕生的事业。”
“这些就在我们身边的英雄们,让我由衷敬佩。作为新时代的北大医学生,我也要努力做守护人民健康的青年。”北京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侯天姣说。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临床实践中增长本领,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努力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吴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