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2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探索珍稀物种人工繁育,云南大理——

如画苍山 生机盎然(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杨文明 叶传增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9日   第 14 版)

  苍山植被茂盛。
  杨继培摄(人民视觉)

  云南省大理市。
  杨继培摄(人民视觉)

  苍山洱海。
  杨继培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洱海的重要水源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当地修订条例,严禁开山采石,建设繁育基地,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守护苍山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乘索道一路向上,经落叶乔木、飞播成林的云南松华山松,过竹丛灌木,至山巅便只剩杜鹃和冷杉——这里便是苍山。

  加强巡护,全面禁采大理石

  角峰、刃脊、冰斗、冰碛物……海拔超过3600米,距今1万多年的第四纪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遗存也开始多了起来。2014年,苍山这部耗时20多亿年孕育的“天然地质史书”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苍山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

  如今,这个大理石的命名地,早已全面禁采大理石。“一块品相好的大理石随随便便就能卖到上万元,以前个别人会因此铤而走险,不过这几年,情况已经好转。”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银桥巡护所工作人员顾庭辉告诉记者,以往盗采大理石也就罚款几百元,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但2019年修订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进行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不仅要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限期拆除,还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曾经的矿洞如今都已经封堵,但部分露天大理石矿区被盗采的风险依然存在。为了守护苍山大理石,顾庭辉这样的守护者要24小时轮流值班,白天巡查,夜间巡护。“晚上、凌晨是盗采高风险时段,夜晚巡逻是常态,要是遇到群众举报,还要蹲守。”顾庭辉说。

  山路难行,从值班室到露天矿区,单程就要四五十分钟。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市苍山分局副局长袁亚治期待,旧矿区附近正在建设的实时监控系统能早点运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守护苍山。

  环境好、人工繁育有序开展,苍山渐成野生动物的乐园

  “现在气候、土壤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是树。”袁亚治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持之以恒的环保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以往砍树是为了烧柴,现在都用上了电,谁还愿意上山砍柴?”

  树多、环境好,苍山渐渐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据介绍,苍山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但另一方面,虽然树木茂盛,但个别物种由于自身特性,依然需要人工繁育。

  2015年,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市苍山分局副局长杨堂亮在巡护中发现3株珍稀植物龙女花。它们虽然能正常开花、结果,却从不见幼苗。四五年时间不见动静,杨堂亮和同事开始尝试人工繁育,扦插不成,他的目光又回到种子繁殖上。

  龙女花属于木兰科,杨堂亮分析,可能是种子落地后水分不够,慢慢失活导致无法繁殖,“以往苍山积雪多,繁殖没问题。现在季节性干旱时间长,种子失活的可能性更大。”

  杨堂亮想到了沙藏——把种子埋到沙子里,时不时往里洒水,保持湿润。“不能浇太多,不然会把种子憋死;但又不能太干,那样种子可能又会失活。”2019年,保护区终于在温室内培育出龙女花幼苗。杨堂亮期待,有一天,温室内的幼苗长大后,能够再回到野外。

  人工繁育、野外放归,在苍山早有成功案例。从2009年到2015年,还在大理大学读书的房以好在老师指导下,花了6年时间尝试苍山白腹锦鸡的人工繁育。为了便于放归,建设人工繁育基地之初,就选择了远离人群的苍山深处,从大理大学去一趟基地得3个小时,房以好干脆就长住在山里。

  2015年,房以好把网一撤,几十只白腹锦鸡悠闲地走到网外,回归苍山。“野外,才是野生动物最好的归宿。”房以好说。

  “虽然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现在白腹锦鸡在苍山并不罕见。”已经是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老师的房以好坦言,白腹锦鸡的人工繁育项目意义并非补充白腹锦鸡野外种群,而是掌握其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的完整技术。房以好估计,如今苍山白腹锦鸡种群数量超过万只。杨堂亮巡护中的观察也印证了这一估计:“每天早上10点多、下午四五点,只要巡山,基本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白腹锦鸡。”

  保护洱海苍山,生产生活习惯都在跟着改变

  苍山十九峰,孕育了十八溪。山上树多,山间溪活。大理市银桥镇鹤阳村管水员杨现社带记者沿锦溪一路逆流而上,越往上水流声越大。到农灌水闸附近,水深已近一米。

  以往,当地群众引溪水比较随意;如今,安装了水闸,取水需上级审批后,杨现社这样的管水员才会打开水闸放水。一开始有农户嫌麻烦,如今慢慢习惯了。杨现社说,以往村里用水免费,可也浪费。如今,改为集中统一供水,家家户户都知道珍惜水了。

  不仅是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也越来越节约。大凤路是洱海苍山之间的一条道路。“大凤路以下,灌溉优先用农田尾水循环灌溉;到了旱季需要上报市里统一审批抽取洱海水灌溉。不过像鹤阳村这样大凤路以上的地块,由于泵站没有覆盖,到了枯水期还是需要引苍山溪水灌溉。”大理市水务局局长杨春淑介绍,2020年,大理市农业灌溉用水量2457万立方米,其中近三成为库塘水,比2019年的2810万立方米减少12%以上。

  保护洱海苍山,生产生活习惯都要跟着改变。如今,大凤路以上区域的种植结构已经改变——现在的鹤阳村没了水稻种植,取而代之的是玉米等旱作品种,“种植水稻要泡田,种植玉米只有春播时需要灌溉,雨季一来,自然降水基本就够了。现在村里的灌溉用水量也就是以前的一半。”杨现社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