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共情共鸣中,感受戏剧的力量(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王可然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8日   第 12 版)

  戏剧既要在舞台上和观众建立联系,也应该深入生活,照见当下的发展,传递正能量

    

  如今,各地新建了许多剧院,越来越多的观众热爱戏剧。但剧场之外,仍有不少潜在的观众。吸引剧场外的观众,让有文化消费意愿的人们走进剧场,让更多优秀作品被看到,这是我制作戏剧的初衷之一。

  自2008年至今,我带着团队推出了30多部戏剧,每场平均上座率90%以上。看到戏剧市场日益繁荣,我感到理想正在变成现实。

  戏剧和观众之间是怎样互为依存的关系,是什么让戏剧这个艺术门类持续发展?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优秀的戏剧作品能通过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和观众产生广泛的共情共鸣。戏剧既要在舞台上和观众建立联系,也应该深入生活,照见当下的发展,传递正能量。

  这些年,在我推出的戏剧里,有的探寻生死之间的情感力量,有的展现了海峡两岸一家亲的温暖情谊,有的展现了历史交替之际中华文化的演变……我的期待,就是让更多人感受到戏剧的关怀和抚慰,感受到戏剧与时代的关联。

  中国戏剧要立足中国观众,同时可以汲取全世界的创作精华。剧作家曹禺的戏剧《雷雨》,在两个场景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30年的恩怨情仇。由曹禺女儿万方创作的戏剧《雷雨·后》则讲述了在《雷雨》故事发生的10多年后3位老人的回忆。我们推出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就是希望将情感的表达和先进的技术结合,探索中国经典可以达到的厚度、广度。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戏剧需要全新的传播方式。线上线下联动,成为戏剧发展一个新趋势。除了线下演出,《雷雨》《雷雨·后》还尝试了网络直播,吸引了8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

  让观众走进剧场、享受戏剧,这是戏剧生存的空间,也是戏剧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制作出一出出好看的、让人回味的戏剧,生动刻画社会发展与变迁,给予更多人力量和希望。

  (作者为戏剧制作人,本报记者王珏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