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改善,野生东北虎增加

野生动物应该怎么保护

本报记者 郝迎灿 张艺开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7日   第 14 版)

  扑倒村民、拍碎车窗、咬爆车胎……近日,一只野生东北虎闯进黑龙江省密山市临湖村,造成一名村民轻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从密山市委宣传部了解到,目前这名村民已得到有效救治,伤情稳定。

  据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通报,该虎体重450斤,是2—3岁的亚成体雄虎,身体强壮,现已被命名为“完达山1号”。目前,该虎已被送往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进一步观察。

  野生虎种群自然扩散

  “该虎刚离开母虎独立生活,正在探索新的栖息环境,寻找适宜栖息地,建立自己的领地。”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张明海介绍,处于该年龄段的东北虎,自身的捕食技能、躲避危险的能力、辨识方向能力等均未达到成年虎水平,但活动范围却较成年虎更大。

  “从其在农田扑倒村民、藏匿于居民区等情况可以判断,之所以来到没有森林分布的‘农田—村落’区域,可能是由于这只虎在附近森林活动时迷路了。”张明海说。

  “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植被生态质量持续转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旭辉说,东北虎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其频繁出现,也说明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近5年,我国已监测到东北虎繁殖幼崽近20只,东北虎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这只亚成体雄虎的发现,也是野生虎种群自然扩散的结果。”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介绍。

  但野生虎种群的扩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人虎相遇”频繁发生

  一段时间以来,“大王”频频下山,人虎相遇时常发生。今年1月11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发现野生东北虎足迹;3月1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三陵乡出现野生东北虎足迹;去年11月13日,吉林省汪清森林公安局民警巡逻时偶遇一只野生东北虎……

  “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针对偏远地区野生动物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管理机制应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总工程师刘丹表示,公安、动保、林业等部门应形成跨界、跨域联动机制,统筹形成应急预案,确保封锁第一时间完成、救援第一时间抵达,“针对虎豹出没地区,可以网格化配备巡护、救援人员,以防野生动物突发事件发生后还要从较远的城市调拨专业人员,贻误救护时机。”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也可以探索商业保险解决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对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的长效机制。”刘丹表示,只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们才更有动力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繁衍。

  应建造和修复东北虎迁徙廊道

  刘丹表示,目前我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至少有野生东北虎27只。虽然近些年数量有所增加,但东北虎野外种群仍然较小,恢复较慢,依旧处于濒危状态,需要我们倍加爱护。

  目前,人们目击野生东北虎出没的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其迁徙的重要廊道区域周围。“哪里是重点防范区域,是可以科学预判的。”姜广顺介绍,一方面,要深入村屯进行宣教活动,做到动物保护意识、防范意识两手抓,“比如这次,很多村民觉得稀奇,其中一些甚至去围观,这是十分危险的。”

  另一方面,东北虎在扩张领地、追踪猎物种群及寻找配偶的过程中,会沿着条件适宜的生态廊道进行迁徙,栖息地斑块之间的隔离会给东北虎迁徙带来困扰。“应该建造和修复便于老虎迁徙的森林廊道,将栖息地斑块连点成线,实现各斑块连通,助力种群迁徙和繁衍,减少虎被迫经过人类村屯区域造成人虎冲突的可能。”姜广顺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