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美丽的清晨

朱金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9日   第 20 版)

  扰绕村风光
  贾庆祥摄

  朦朦胧胧的薄雾,一丝丝缠绕在山谷的松林间。养眼舒心的一片片翠绿,衬托着峡谷陡峭的红岩。金黄色的油菜花,层层叠叠铺满山野。不知谁家的公鸡一声啼鸣,唤醒了扰绕村的黎明。

  扰绕村是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19个行政村之一。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扰绕,一个多么独特的名字。房东告诉我,用他们当地语言翻译过来,就是“美丽”的意思。我一时无法考证这一译语的准确性,但觉得用“美丽”来命名这个村落,再名副其实不过了。

  打开农家民宿的柴门,就走进春意盎然的风景里。一条平直的乡村水泥公路,指引我向前漫步。路的两旁,五彩缤纷的杜鹃花顶着一颗颗露珠。再往前走,眼前出现一片美丽的风景:一顶顶造型各异、色彩多样的帐篷,分布在草丛、山谷和森林间。有的还透出隐隐的光亮,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看路边的指示牌,才知道这是村里开发的露营基地,这些旅游设施是专为外地来的游客设计的。

  天空放亮,整个村庄渐渐清晰起来。一只只毛色鲜亮的鸡,从花丛中探出脑袋;家鹅也在田埂上伸着长长的脖子,对着行人嘎嘎叫。眼前所见让我仿佛回到了故乡,不同的是故乡是一片辽阔的平原,这里却是高高低低的山坡。

  一轮金色的太阳穿过远山的晨雾,照亮了扰绕村的山山水水。这时,从村口走来一位浓眉大眼的年轻男子,一身深灰色西装,猛一看,以为是从城里过来度假的客人,其实,他是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陈恒龙。

  2013年,在空军某部服役5年后,陈恒龙退伍回到了扰绕村,当时他23岁。军旅生涯让陈恒龙开阔了视野,磨炼了意志。他还当了4年班长,并被评为优秀士兵。回到扰绕村的陈恒龙,下定决心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2016年,年仅26岁的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全省已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一班人研究本村的脱贫方案,最终确定了“以旅游为主,农业为辅”的发展思路,打算将村子建成一个集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历史遗迹和峡谷风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这一想法得到了乡上、区里的大力支持。花溪区有许多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富有旅游开发经验。扰绕村旅游景区的打造,就请来专业的区文旅公司负责。很快,这里的山山水水被激活了。原来不起眼的高山梯田、红岩峡谷、民族村寨,都变成了很好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利用沟沟坎坎建成的露营基地,很受游客的喜爱。

  客人多了,吃住是个重要问题。如今,扰绕村家家户户都可以住宿、吃饭。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办起农家乐。为了把农家乐办好,村里专门举办了厨师培训班。

  现在,村里的土地被流转,开发成层层叠叠的梯田,变为亮丽的景观。露营基地有停车服务区、帐篷服务区、野营服务区等六大区域,需要大量用工,村里的劳动力都能派上用场。大家有活儿干了,收入也随之增加。

  到2019年底,扰绕村107户386人全部脱贫。2020年,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3600多元翻到1.1万多元。这个数字,对于偏远的扰绕村来说是了不起的进步。这个曾经不起眼的村落,如今被评为全国3A级风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谈起扰绕村的变化,刚刚30岁出头的村支书陈恒龙说,关键是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找对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子。

  春暖花开的时节,走进这个大山里的村寨,就走进了诗情画意。扰绕村的变化,是贵州农村乃至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沿着精心修建的木梯登上高处,只见云开雾散,扰绕村一片生机。金灿灿的晨光越过山顶,照射到村口石碑处。石碑上“美丽乡村”四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