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1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陕西省宁陕县海棠园村——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乐文 原韬雄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8日   第 01 版)

  天刚亮,海棠园村的山上山下,村民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

  其中的一个身影便是孙先海。走进他家,天麻种和菌材码得整整齐齐。“新栽两亩天麻,到年底能赚六七万元。”曾是贫困户的孙先海靠着家门口的产业脱了贫。

  陕西省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6%,3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仅有1056亩耕地。

  如今,水稻、天麻、蜂蜜、林麝等致富产业分布山间。“以前的生计只靠外出打工,现在就地发展产业,多条腿走路更踏实。”海棠园村村支书李华文说,“要选对产业、选好产业,让致富产业落地生金。”

  2017年起,在村支部引领下,海棠园村陆续成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2个种植养殖园区,吸纳15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元以上。全村已种植生态水稻100余亩,天麻、猪苓等中药材6万余窝,养蜂1000余箱,养殖林麝300余只。

  当地传统的养蜂方式,是把粗壮的原木截成约1米长的小段,对半劈开,凿空拼成桶状蜂箱。“一年到头不怎么管,一桶每年只能产十来斤蜜。”海棠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大华回忆。

  老办法难让养蜂产业形成规模。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宁陕县请来养蜂专家,指导蜂农采用新型标准化蜂箱。新法养蜂让刘大华当年就尝到甜头,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辐射周边3个镇6个村,有20个蜂场、3000多箱蜜蜂。刘大华算了一笔账:“新法养蜂,一箱能产30斤蜜,收购价在1200元左右,按一名社员管50箱来算,年收入就是6万元。”

  看到家乡发展势头好,不少能人回了乡,文治荣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村里经营一家土特产经销店和一家电商物流服务站。蜂蜜、大米、干竹笋摆入城镇超市货架,全村电商销售额去年突破150万元。

  今年初,海棠园村引进香菇种植,村民张明学包下2万袋。“以前都是看到人家赚了钱,我再跟进。现在菌袋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提供包装冷藏服务,我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来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现在是回头客了。”在海棠园村观光鱼塘,鱼篓里的十几条大鲤鱼是游客向兴伟垂钓一下午的收获。垂钓节的100个名额两天就报满了。乡村旅游稳步推进,海棠园村的插秧节、蜂蜜节、山货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2020年2月,海棠园村脱贫出列。近百户村民搬进了楼房,水、电、路进村入户,硬化道路17公里、修建人饮工程8处、架设网络线路13公里……“小车开到家、网络随处刷、喝水院中接、用电就插卡”,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