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1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天津蓟州平安蓝天救援队刘小桐

“把救援当成一生的使命”(老兵新传)

本报记者 朱 虹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8日   第 06 版)

  工作中的刘小桐。
  本报记者 朱 虹摄

  天津市蓟州区长城大道上,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门脸里挂满了锦旗。

  这里是蓟州区平安蓝天救援队的队部。“有救援行动时,我们常从这里集结出发。”救援队队长刘小桐说。

  1996年,17岁的刘小桐光荣入伍,成了某部装甲师的一名战士。当兵三年,刘小桐从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的瘦弱青年,变成一组轻松做四五十个的体能标兵。他还学习了医疗知识,兼任团里急救员。服役期间他荣立1次三等功,3次受到团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光荣入了党。

  退伍后刘小桐回到老家蓟州区工作。2013年,刘小桐组建了蓟州蓝天救援队,这是一个纯粹的民间公益组织,2017年该救援队注册为蓟州区平安蓝天救援队。

  “每次救援面临的困难不一样,但水下救援总能让人刻骨铭心。”刘小桐说,水下10米左右一片漆黑,即使盛夏,水下的温度也只有3至4摄氏度,加上暗流、旋涡,被不明物体缠绕……水下救援对意志力是非常大的考验。

  2017年的秋天,刘小桐接到有儿童在池塘落水的求助。他到现场一看,水差不多4米深,非常浑且泛着腥味,水草很密。大致确定了查找范围后,刘小桐二话没说就跳了进去。水下看不见,他就用一只手拨开水草另一只手一点点在水底摸。“水草缠在身上的感觉就像蛇。”刘小桐说。40多分钟过去,他终于将落水儿童打捞上岸。由于在水下停留过久,引起肺部水肿,刘小桐持续高烧,住院了一个多月。

  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刘小桐成立了快速反应组,大家24小时开机,车里常备救援物品,随时准备出发。

  2020年12月28日晚上7点多,刘小桐接到求助电话:一名老人在府君山爬山时走失。集结!刘小桐立刻在快速反应组发布召集通知。15分钟后,一个20人的搜救队伍在府君山下集合。他们与公安民警、区消防救援支队会合后,制定了搜救方案。严寒笼罩着黝黑的山坳,气温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第二天凌晨4点多,他们终于在一块大石旁找到了差点被冻僵的老人。

  从最初的5名核心成员到目前80多名正式队员,50名预备队员和2000多名志愿者,救援队成立以来,先后参与山体救援80余次、城市救援220余次、水域救援210余次、各类安全保障800余次。为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刘小桐和队员们深入社区、学校宣讲防溺水知识,培训急救技能。

  此外,他们还主动承担起了区里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2017年5月20日,在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安全保障中,他们救助受伤运动员16名,从山顶往山下运送伤员4名,一名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队员寒冬腊月跳进水库搜救落水者,在盘山里彻夜寻找离家出走的少年,救出掉入几十米矿坑的儿童,疫情防控期间执勤和消杀……他们始终坚持义务援助,从不收取报酬。

  长期高强度的救援,刘小桐渐渐身体也差了,一次连夜搜救后会好几天缓不过劲儿来。即使如此,他也没想过放弃,“我把救援当成一生的使命。帮助别人那种快乐,是其他东西换不来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