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农村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槽碓村做大做强脱贫产业

村里人吃上了旅游饭

庞革平 龙丽萍 王 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6日   第 18 版)

  “村里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槽碓村村民赵桂明边忙着给游客包装苦笋边说,“每到节假日,我们家的菜馆里人都挤得满当当,忙都忙不过来噢。”

  槽碓村环境优美,山水宜人。“民宿+农家乐”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让不少村民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实现了脱贫,接下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村里要解决的事还不少,产业要提档升级,基础设施还有短板要补上,需要使劲的地方还不少。”槽碓村第一书记陀东坦言。

  让脱贫产业真正成为致富产业。“乡村旅游打好了基础,但还要继续在提升品质、吸引客源上下功夫。”这段时间,村干部忙着打造以康养为主题的文旅景区。“村里空气清新、景色秀美,适合养老休闲。如今村里有了游客接待中心,来我们这的游客越来越多了,生意肯定能火。”村民邓春引开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菜馆,“自家产的土鸡、烟熏肉、笋干和野菜这些‘土货’特别受游客欢迎,每月有近6000元钱的收入。游客吃得有滋有味,我们的日子也更有滋味。”

  “大家来我们这儿,就是来感受浓郁的乡土乡情。有了好体验,更多的‘头回客’就能变成‘回头客’。”陀东说。槽碓村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等。村里的泥土路变成水泥路,农房焕然一新,不少村民建起了民宿。

  为了美化环境,在村委会的倡导下,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把自家的前庭后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用积分兑换各种生活用品,分享通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收获的喜悦。“环境好了,生活也越来越舒心。现在村里有了文艺队,不仅能经常看到精彩的节目,自己还能跳跳广场舞。”村民赵土妹高兴地说。

  乡村产业发展要久久为功。如今,槽碓村联合周边5个村,把分散的特色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群、连成片,打造全域旅游精品路线。“接下来,我们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把我们村建得越来越好,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陀东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